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山东滨州沾化区域的盐碱地上,曾被搁置多年的车66区块如今重焕生机。鲁胜公司以技术突破与管理创新破解开发困局,5口新井压裂投产后,油层效果远超预期,不仅有望新增800万吨探明储量,更发现了千万吨级新含油层系,为深层砂砾岩油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车66区块的开发从起步就面临‘先天不足’与‘后天挑战’的双重考验。”鲁胜公司党委常委、副经理李莹介绍。看“先天”,油气藏深埋地下深层砂砾岩中,如同“躲在石头缝里的油珠子”,埋藏深、物性差,单井产能差异极大,勘探开发风险极高;区块异常高压、气油比高,钻井过程井控风险陡增,需要突破原有的井身结构。看“后天”,区块西邻徒骇河、周边盐池密布,距油田既有管网较远,只能依赖油罐车拉运,大幅增加了运输成本与管理难度。对鲁胜公司而言,这更是个“新战场”——此前多开发稠油、低渗油藏,深层砂砾岩开发经验几乎空白。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鲁胜公司以系统思维破解难题,践行“大生产、大运行”理念,构建起“开发、工艺、作业、集输”全链条协同体系,从地质研究到地面建设,层层突破。
李莹带领科研团队先扎进地质资料中“解码”,重新梳理沉积规律、储层分布与油气富集特点,规划出21口井的整体布局。为稳妥推进,先通过一期方案探路,逐步降低地质风险。工艺层面,他们邀请油田多个专业部门现场支援,方案历经多轮次反复审查,最终确定了适配区块的压裂工艺与单井拉油方案。今年3月,从江苏油田挂职至鲁胜公司的副经理李立峰,接手了这项任务的现场协调运行工作。
针对高气油比带来的放喷风险,公司组织人员赴4家兄弟单位取经,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配套105MPa高压双翼油嘴管汇和密闭燃烧装置——如同给高压设备“戴紧安全帽”,确保放喷过程安全可控。
地面建设则创新推行“工厂+现场”双预制模式:管件在工厂提前预制完成,到了现场就像“搭积木”一样用法兰快速拼接,减少了上百个动火点;再搭配机械化设备,仅用21天就建成数智化场站,工期较常规缩短50%。
目前,车66区块5口新井已平稳投产。项目统筹15家参建单位,通过“挂图作战”与节点管控,既保障了施工进度,又守住了安全环保底线。借助与工程公司的3.0版本合作开发模式,实现了效益开发——百万吨产能投资减少17亿元,内部收益率提升4%。
“压力确实很大,但能参与这样重要的项目中也确实感到很幸运。”李立峰坦言,过程中的协调统筹、技术攻关与认知升级,都让他收获颇丰。
此次开发不仅唤醒了地下“宝藏”,更沉淀出深层砂砾岩油藏开发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实用的“鲁胜方案”。下一步,鲁胜公司将继续深化地层“甜点”研究,通过回顾性评价迭代工艺,推动区块开发持续提质增效。(陈军光、巴丽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