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29日,2025年“探寻北斗之旅”主题科普活动在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北京测绘学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空间基准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共组织中小学生、相关事业单位职工及子女等80余人参与。
学习航天精神,感受科技力量
活动伊始,现场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为青少年们打开了航天知识的大门。从卫星的起源、发展历程,再到其在通信、气象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普人员为大家带来的讲座《地图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讲解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的四大功能、经纬度坐标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误差等内容。生动的视频、惟妙惟肖的动漫、丰富有趣的图片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大家共同开启了一场充满乐趣的北斗探梦之旅。讲解人员与同学们热情互动,引发阵阵惊叹。学生们感受到了科技的无限创造力。
解码北斗奥秘,拓展科技视野
“北斗有多牛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用于车辆的导航,还致力于抗洪抢险救灾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专家人员带着大家参观北斗系统主题展,通过耐心的讲解逐步揭开北斗导航的神秘面纱。现场的小朋友们以“沉浸式体验 + 互动式学习”的形式,与北斗科技来一场零距离接触,他们目睹先进的科研设备,聆听科研人员的精彩讲解,亲手触摸科技的魅力,直观感受激光走向卫星定轨的方式。
种下科技种子,逐梦航天未来
科普讲座后,趣味十足的手工制作环节随即开启,太阳能卫星模型组装的活动桌上,组装木板、金属丝、电子元件、太阳能板等材料整齐摆放,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在孩子们眼中却蕴藏着无限创意与可能。
在专业老师的细致指导下,大家迫不及待地动手实践,全身心投入卫星模型的搭建中。现场氛围热烈,有的小朋友两三结伴围坐,专注研究图纸,围绕制作方案热烈讨论;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拆分、整理材料,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从认识零件到逐步拼接,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一步步揭开了卫星结构的神秘面纱,每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乐趣。经过一番专注制作,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卫星模型,在青少年们的手中渐渐成型。
“北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制作完成后,孩子们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有人因调试北斗设备时的挫折与突破,深刻体会到“科研需坚守”;有人因团队协作攻克技术难题,真切明白“创新靠合力”;更有孩子立下“投身航天科技,让中国北斗闪耀更亮”的青春誓言,眼神中满是坚定与向往。
此次活动,搭建起青少年与北斗科技深度对话的桥梁。从聆听理论建立认知,到动手实践探索创新;从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到收获成长感悟,北斗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可触摸、能创造的科技火种。它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航天科技的热爱,更切实增强了大家对中国北斗、中国科技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北京测绘学会理事长杨伯钢表示,长期以来,北京测绘学会始终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持续整合特色科普资源,创新探索科普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首都建设中的赋能作用,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致力打造“科普+测绘”特色名片,显著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有效扩大科普覆盖面。不仅丰富了基层青少年及居民的科技文化生活,更充分彰显了学会的社会责任感与主动担当的精神风貌。下一步,学会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不断丰富科普形式、拓展服务范围,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更大测绘力量。(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