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碗藏面里的民心密码:巴热村第一书记的“实干经”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一碗藏面里的民心密码:巴热村第一书记的“实干经”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8-20 09:53

  中新网8月20日电 (记者 李越)堆龙河畔,宗廓山下,古老的水磨声拌着青稞香揭开了巴热村又一个忙碌的早晨。

  热气氤氲的茶馆里,扎西平措匆匆扒了一碗藏面起身结账,老板娘笑盈盈地说:“有位阿佳(藏语:姐姐)看你跑得满头大汗,知道你又为村里的事饿肚子,心疼你,悄悄替你付了钱走了。”

  扎西平措怔在原地,目光扫过茶馆里几张朴实的笑脸,一股暖流猛地冲上眼眶——这碗面是村民对他驻村工作最朴素的认可。

  从拉萨市政协干部到古荣镇巴热村驻村第一书记,有着34年工龄、31年党龄的扎西平措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一年多里,用27件浸透汗水的民生实事,在海拔3700米的村庄,为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写下生动注脚。

  “群众的呼声就是最大的民生”

  “以前总想把大事做好,做出轰轰烈烈的成绩。驻村后才发现,真正让老百姓认可的,往往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身份的转变带来认知的颠覆,为了精准把握巴热村最紧迫的“急难愁盼”问题,扎西平措放下“纸上蓝图”走入老百姓的“日子”里。

  在甜茶馆的酥油香里,他听到残疾村民丹增无意间叹息:“轮椅轱辘不灵喽,门都出不去喽”;烈日灼烤的麦浪中,他看到挥镰的乡亲们舔着干裂的嘴唇,对一壶清水的渴望;低矮的土屋里,他摸到老阿妈关节变形的膝盖,感受到他们对医保政策“看不懂、用不上”的焦虑……

  “这是在办公室里通过文件和报表发现不了的。”扎西平措感叹,“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让我真正了解了村民的困难和需求。”

  经过多方奔走协调,自治区残联捐赠的电动轮椅、助听器等,送到了巴热村残障群众的面前;企业捐赠的300箱矿泉水及时摆放到秋收时节的田埂上;拉萨市医保局的暖心活动开进巴热村,政策宣讲、免费义诊、药品发放,一气呵成……坐上新轮椅的丹增紧紧握着扎西平措的手泪光闪烁:“书记啦,你送的这个轮椅比送我一块金砖都值钱!”

  当27件这样的“小事”从纸面落到地面,村民们竖起赞许的大拇指,捧上洁白的哈达让扎西平措深信“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他们的呼声就是最大的民生。”

  “第一书记的核心责任就是传、帮、带”

  驻村的日子并不全是温情。“第一书记的核心责任就是‘传、帮、带’”。扎西平措把“实干担当”刻进心里,“‘传’党的政策,‘帮’村里破局,‘带’乡亲致富!”

  巴热村委会的“老大难”——安保人员的值班住宿问题,像块硬骨头,卡了多年。资金、场地,个个是难关。扎西平措跑部门、磨企业,终于有企业被他的执着打动,出资建起崭新的安保宿舍,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为了给党员更好的活动基地,他盯上了村委会东南角的一块荒地,又是一番“化缘”筹到社会资金。“党员之家”揭牌那天,他将牌匾擦了一遍又一遍,摆在最醒目的位置,端详良久。

  “只有实干和担当,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真正推动村子的发展。”扎西平措用双脚丈量着巴热村的山河田野,也用心丈量着巴热村的未来。

  城乡环境要整治,他从有关单位争取到800棵桃树苗与山杏树苗;村居环境要美化,他自掏腰包16000元购买花种分发给村民;乡亲的劳作要增收,他从各方争取来10吨优质燕麦种子;高原的冬季寒风彻骨,他惦记着安保人员的冬季制服……“看到村子一天天变好,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湍急的堆龙河水造就了巴热历史悠久的水磨坊和声名远播的巴热糌粑;宁静的庄园遗址与雄伟的摩崖石刻赋予古老村庄耐人寻味的神秘面纱;在历史的不远处,古荣的村民们在这处早已废弃的老村委会里用“豆选”的方式选出大家认可的村干部。扎西平措多少次踱步在这片热土,就多少次被这些得天独厚的禀赋叩问“如何才能让这一切被更多人看到,让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法宝呢?

  “让历史活起来!”扎西平措的构想喷薄而出:让糌粑香飘出深谷、用历史文化推动乡村旅游、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林卡经济、将废弃的老村委会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这些带动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和增收。”他目光灼灼,“最终形成‘经济+党建’比翼齐飞的局面,让巴热村的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美丽巴热我的家

  “我把巴热村比作自己温暖的家,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村民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扎西平措将这份热爱与眷恋凝结成歌——《美丽巴热我的家》,在藏族歌手罗布桑珠的深情演绎下,成为了当地脍炙人口的文旅宣传歌曲。“用我擅长的方式将村里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传播出去,打响巴热的知名度,增强村民的凝聚力,也转化为发展巴热经济的动力。”

  茶馆里,那碗被悄悄付账的藏面余汤未冷,扎西平措沾满泥土的脚板已再次踏上“民生无小事”的路,用滚烫的初心和一副能扛山的肩膀,诠释着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在他身后,村路两旁的八百棵桃杏会在来年盛夏相映成海;在雪域高原的褶皱里,千万个这样的“扎西平措”,正将“富民兴边”的誓言,一笔一划刻进生机勃勃的田野,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离天最近处绚烂绽放。(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