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暖心为民丨“县中困境”突围:一个校长的教育破圈之道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暖心为民丨“县中困境”突围:一个校长的教育破圈之道

来源: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2025-08-08 22:32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鄂尔多斯高原的风掠过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喷泉在晨光中翩跹,沉甸甸的金杏压弯枝头。

  躬耕幸福暖城,守望教育初心。深耕教育一线三十载,他六年间带领一所深陷“县中困境”的老校破茧成蝶,更将学校打造为自治区唯一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县域中学;他用实干诠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创新书写县域教育的奋进答卷;他就是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副校长、伊金霍洛校区(俗称南校区)校长陈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暖心为民丨“县中困境”突围:一个校长的教育破圈之道

  铸魂:精神立校的“定盘星”

  走进陈峥简洁有序的办公室,三件物品引人注目:一幅泛黄的鄂尔多斯高原地图,一张首届“石榴籽班”毕业合影,一本学生手写的“三色错题本”。这映射着他治校的核心密码——以文化人,以精神铸魂。

  2019年12月,陈峥初到南校区时面临严峻挑战:生源流失率超40%,优质师资匮乏,社会信任度低迷。面对困局,他选择扎进师生中间寻找答案。

  每天清晨,他早早地走进校园;课间常见他俯身与学生交谈的身影;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管理不是批阅文件,而是倾听师生的心跳。”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课堂观察、学生困惑和教师建议。一学期听课超100节,参与集体备课50余次,他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暖心为民丨“县中困境”突围:一个校长的教育破圈之道

  “当县域高中陷入‘优质生源流失-教学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唯有精神立校方能破局。”陈峥更是将信念化作行动:

  ——校训融入血脉:“自信修德,自胜成才”不仅镌刻于石,更践行于日常。百日誓师,千张“梦想卡”挂满校园古柏,每一笔都是青春的宣言;成人礼上,亲子共启《家书盲盒》,泪水与拥抱中传承家国情怀;学生会参与定制食堂菜单,自主管理社团活动,自信在细微处生根。

  ——榜样照亮前路:往届毕业生寄语里,考入名校的学子箴言灼灼生辉。中国人民大学聂书昕的“千日奋发换一朝展翅”,武汉大学石硕的“每日进步是破局利器”,哈尔滨工业大学纪帅的“追梦脚步永不停歇”……这些从南校区飞出的“金凤凰”,成为在校生心中最真切的星辰。

  ——荣誉凝聚共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全国创新改革发展试点学校、国家基础教育实验学校……23项自治区级及以上奖牌熠熠生辉。陈峥常说:“每一块奖牌都是师生用汗水浇灌的‘金杏’,它证明县域沃土同样能孕育精英教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暖心为民丨“县中困境”突围:一个校长的教育破圈之道

  前几日,教务处主任冯杰的电话成了“热线”:“网球特长生名额十分钟抢空,属地外咨询量翻倍!”校史馆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奖牌与清华“昇华计划”签约照并肩陈列——这是对“精神立校”最有力的注脚。

  燎原:星火燃亮的“示范力”

  2019年,一条跨越1260公里的教育长河在黄河“几字弯”畔奔涌。伊金霍洛旗与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签订五年委托培养计划,为120名草原学子点亮求学路。

  青海少年旦正加初到鄂尔多斯时,面对现代化校园既欣喜又忐忑。陈峥肩负起重任,带领团队为“石榴籽班”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学业护航,骨干教师“一对一”辅导,藏语教师全程陪伴;生活暖心,发放生活补助、购置医疗保险,食堂开设青海窗口;情感守护,班主任张钧发现学生只有2本旧字典,连夜发动党员捐赠图书50余册,被孩子们唤作“张爸爸”。

  三年后,旦正加以全省第9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创家乡高考历史记录。全班40人中92%升入本科,河南县委专程发来喜报!

  爱的故事持续流淌,班主任郭宝郎为464班每个学生定制刻名红手链,寓意金榜题名。学生万玛仁青哽咽道:“过去总羡慕‘别人家的老师’,原来宝藏老师就在身边!”

  2024年,南校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光荣称号。陈峥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县域教育的振兴需要星火燎原。”他主动扛起示范引领的责任:

  ——区域协同“造血”:在旗教体局指导下,与伊旗蒙古族中学深度结对,组建“教育共同体”。陈峥带领团队多次深入蒙中,共商办学理念、同研课程改革。南校区常态化选派骨干教师赴蒙中支教、参与“同城走教”,将“6+1”课堂模式、“三纵三横”质量监控体系等核心经验倾囊相授,助力兄弟学校突破发展瓶颈。

  ——经验辐射全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金字招牌吸引多省市考察团纷至沓来。陈峥亲自接待,毫无保留地分享青海“石榴籽班”的精细化管理、跨文化融合实践,以及将县域“局限”转化为“特色”(如依托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创新路径。他的专题报告《从“输血求生”到“造血强骨”:县域高中的破圈之道》引发广泛共鸣。

  ——数据彰显质变:示范辐射的效应最终体现在育人成果的持续跃升。在校生从1500人增至3150人,本科升学率从50%上升至98.73%,一本率从23.5%提升至54.7%,创校史新高;体育、艺术类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赛事获奖数量五年间翻了两番;机甲大师社、无人机社、健美操队等特色社团从无到有,在全国舞台崭露头角,印证了“五育并举”的丰硕成果。

  答卷:幸福暖城的“守望者”

  “课堂不变,教育难兴!”陈峥带领教师团队扎根教改一线,构建“三纵三横”质量提升体系:纵向贯通学段,高一抓习惯养成,高二强能力跃迁,高三促目标达成;横向闭环管理,备课重学情分析,上课强互动生成,辅导讲个性施策。

  他主导的“6+1”学本课堂彻底告别“满堂灌”:数学课上,学生围绕函数模型展开辩论,教师化身“思维点火人”。“导、思、议、展、评、检、用”七环节,让学习真实发生。课程改革更显魄力——构建“3+1+2+X”多元课程体系:近三年学生斩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12项、省级奖百余项。

  2025届学生刘柯显的“逆袭”成为典范:入学时中考527分、全年级575名,三年后在教师“学业增值表”精准帮扶下,以613分考入江南大学。

  暮色四合,校园灯火渐明。陈峥习惯性地在教学楼走廊间“走动式管理”。办公室的门永远向师生敞开——“管理不是看报表签文件,而是听真话、看实情、解难题。”

  他坚信,教育的温度藏在细节里:与因竞赛失利沮丧的学生长谈,点燃其重振旗鼓的信心;协调资源为带病坚持上课的老教师减轻负担;深夜接待焦虑的家长,共商个性化育人方案……这些碎片化的瞬间,汇聚成师生心中“有困难,找校长”的信任基石。

  陈峥的育人答卷,写在金杏压枝的校园里,写在旦正加们跨越千里的录取通知书上,写在“石榴籽班”孩子们互赠的格桑花瓣中,更写在伊金霍洛校区从“困境典型”到“示范标杆”的蜕变历程里。

  当他弯腰拾起一枚坠地的金杏,将其轻放于来访者掌心,话语掷地有声:“果实成熟从不是偶然。振兴县域教育,需制度破冰的勇气、课程重构的智慧,更需让师生笃信:扎根脚下的泥土,生命亦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触摸属于高原的星空!”

  夕阳熔金,“为振兴县域高中探路”的标语在校园里灼灼生辉。黄河的“几字弯”在此深情环抱,陈峥和他的团队点燃的这簇星火,正以破竹之势,照亮更多县域高中砥砺前行的突围之路,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强国”基座最坚实、最温暖的篇章。

  记者: 孟瑞林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险化解了,好日子就稳了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