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循着花香归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31 10:18

  隆务河谷。

  角巴才让摄

  我的故乡保安,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老人们习惯地将这座古城分为老城和新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隆务河从一座叫夏德日的高山上流了下来,养育着我的四位爷爷和一位姑奶奶。

  夏日的一天,我来到保安老城看望二爷爷的三儿子——我的尕丁叔叔。拾级而上,石板路上早已不见当年血雨腥风中的刀光剑影,只有一行高大的白杨、布满苔藓的青石,诉说着古老的往事。老屋门前有一棵百年榆树,从树根分成四叉,又若即若离相互缠绕,像缠绵故土与亲人,不愿分离的四个兄弟。如今,四位爷爷和姑奶奶先后离开人世,后人们也奔向各地工作生活,只留下会拉小提琴,喜欢读书、画画的尕丁叔叔,他和我的婶婶打理老屋,一直守在这棵老榆树旁。

  保安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遗存有铁城山、保安都司衙门、药王庙、关帝庙、明清驻军营房、烽火台。宣统二年,老城拥挤不堪,四十户人家迁入莲花山下一片三面环山、水道纵横的洼地,听从老人之言,村民将曼陀罗汁液掺入夯土,修建城墙、寨门、碉楼,以抗拒外敌入侵家园。

  民国九年,隆务河两岸暴乱频发,守在城楼上的哨人酒醉失职,让城外人乘虚攻入,烧光了房子,住在新城的人只好又回到老城。实在住不下的,便去吾屯、郭麻日等地讨生活。民国十二年,思念故土的新城人又陆续返乡,最多时达到一百多户,为了不再酿成大祸,许多人连自家庄廓都修建了烽火台。

  沿河滩往里步行几公里,便进入保安新城,尕丁叔叔带我来到铁城山下的一座烽火台前。城墙尚存,半掩于黄土。攀岩而上,青草洁净而柔软,连翘、珠芽蓼、圆穗蓼、甘青老鹳草、露蕊乌头含笑低语,洁白的曼陀罗像是孩子手中的风车落在草地上。

  山顶上,空气湿润。几个七八岁的男孩,蹲在山洼里叽叽喳喳。原来他们正在用烧红的灰土嘣蚕豆吃。潮湿的草稞子里布满了软糯的地皮菜,尕丁叔叔和我不一会儿就捡了半袋子。

  雨停了,山雀在落日下低飞盘旋,古城保安一览无余,隆务河宛如金色绸带逶迤于山谷。当这条河从海拔4000米的高度,穿过麦秀山区的原始森林由南向北倾泻而来,2000米的落差让隆务河两岸变得深红浅绿、牛羊满山、麦浪翻滚,干梅子、桑葚、香梨缀满枝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农牧兼具,沿袭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热贡艺术”浸润着他们的生活,也让隆务河沿岸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脱加、尕赛日五个自然村,成了“藏画之乡”。

  曼陀罗乃梵文音译,来自印度,旋转的图案与冥想、仪式关联,象征宇宙的无限循环和生命的永恒流转,就像刻在石头上的花朵、树木的年轮、太阳之轮,而近似曼陀罗的抽象图案,所蕴含的是人们追求圆满具足的理想,完全来自大自然取之不尽的生命之力。(辛茜)

  藏文化中,曼陀罗为“吉廓”,坛场,圣贤、功德聚集之意,也是积聚福德与智慧的方法、人们心中的宇宙图,无不让人从痛苦中解脱,欣慰愉悦。于是,曼陀罗的形象在精湛的热贡艺术唐卡、壁画、泥塑、木雕、木刻、砖刻浮雕、堆绣创作中无处不在,好似古城在时间褶皱里结痂的伤口,每片花瓣都含有尚未愈合的乡愁。

  夜幕降临,吾屯寺的海螺声漫过草坡,随风飘荡。千朵万朵白色风车在星光下飞速旋转,把几百年的悲欣离合纺成透明的丝,缠绕在古城夜空。

  在尕丁叔叔缓慢的讲述中,我那远望故乡、一身戎装的亲爷爷一时间神采奕奕走过来;二爷爷、三爷爷骑着烈马赶着牦牛群冲过寨门,在青石板上迸溅出蓝色火星;还有那纷乱中活下来的迁徙者,背着铜锅,翻过铁城山,正睁大双眼站在故乡窄小幽长的每条巷道里,欣赏着家家户户门楣、前厅之上细腻绚丽、庄严素朴的彩绘。神秘的图案、古老的神话、丰富的想象力,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

  清澈无比的精神追求,也让我懂得:这座古城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坐标,而且是黄河上游风韵无限、气势豪迈的一道风景。当曼陀罗在废墟上开出第一百零八朵花,所有离散的生命都会循着花香归来,在隆务河的金砂里显影成众神聚集的坛城,游子依恋的故土。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