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新而行汇动能——上海上半年经济数据“解码”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向新而行汇动能——上海上半年经济数据“解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07-28 15:54

  上半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22.15亿元,同比增长5.1%——最新发布的上海2025年上半年经济“半年报”显示,上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上海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市场活力四射,产业焕新动能,更以开放引领发展,“秀”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韧性。

  看活力:“首店”“首发”秀出营商环境“金名片”

  南京西路上“开”进了一艘船:近日,国际品牌路易威登“巨轮”——“路易号”正式亮相。这座外部为游轮特征的建筑总面积1600平方米,内部构建三层复合型体验空间,融合“展览+精品店+餐饮”三种业态,一开业就成为全球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新地标”。

  这是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兴业太古汇亮相的轮船造型大楼外景(6月25日摄)。本组图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方喆 摄

  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颇具轰动效应的项目,从项目启动到门店开业只用了短短6个月时间。

  “如果不是在中国,这样的速度绝无可能。”路易威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彼得罗·贝卡里感慨。

  在上海,中外正在携手共育首发经济促创新。作为全球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高地,今年1到5月,上海新增首店365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10家,全国及内地首店62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9.73%。

  今年初,为进一步发挥首发经济的提振带动效应,上海持续擦亮“首发上海”城市IP,推出“首发上海3.0”支持政策,从展会支持、通关便利、财政激励等多个维度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全球新品的首发环境,为国内外品牌在上海首发新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作为“首发上海3.0”政策中的新措施之一,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的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实施以来,已有14家跨国企业20个消费品品牌的两万多款首发新品跑上在中国首发的“快车道”。

  菲时卡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财务总监裘珺说,瓷器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损通关和便利化通关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加快了新品的上市速度,“货物通关以前一般要几周的时间,现在两三天就能完成”。

  上海海关商检处处长潘晓毅介绍,针对首发经济消费品进口“快速+无损”的特殊需求,上海便利化措施从单一商品扩展至“展、秀、店、品”全场景。新便利化措施实施后,预计单票货物平均通关时间效率提升80%以上,进口餐具等长检测周期产品节省通关时间可达2周。

  市民游客走在位于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兴业太古汇的轮船造型大楼前(6月25日摄 )。

  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超410万人次,同比增长37.6%——如果说,颇具引领度的“第一”“唯一”和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是全球游客选择上海的原因,那么,上海之旅的体验,则与这里不断优化的“中国游”“中国购”体验息息相关。今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共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6.4万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倍,数量已与去年全年总单数基本持平。

  一位来自西班牙的旅客在高端香氛品牌“Le Labo”门店挑选了一件礼物,并在新天地集中退付点首次使用支付宝“碰一下”功能,体验到了“即买即退、资金秒达”的瞬时退税服务,“这让我更愿意在上海探索和消费了”。

  上海新天地市场推广经理郭文华说,上海将支付宝便捷支付功能深度融入“即买即退”流程,帮助商圈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回应了境外旅客对退税便利性和时效性的关切。

  全国首台自助开单机投入运营,机场开通“即买即退”电子退付渠道、推出“封装打码”便利举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覆盖上海中心城区的主要商圈,外滩中央、张园、第一八佰伴等3个退税点提供“全市退付”服务……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敏说,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上海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商旅文体展联动的创新业态注入活力,也让上海持续成为全球游客入境中国“买买买”的“第一站”。

  看质量:创新策源驱动新质生产力

  对科技爱好者们来说,这一周的上海堪称盛会:

  全球首款7座3吨级多用途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6吨级倾转旋翼飞行器、续航2小时的氢能无人机……城市西翼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里,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19件产品“全球首发”、25件产品“中国首发”,秀出了上海在低空经济赛道上的磁力。

  将目光转向黄浦江畔,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大会之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拉开帷幕,100余款新产品新科技在此“全球首发”“中国首秀”。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会现场,参观者在体验触摸一款装备视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7月26日摄)。

  截至今年一季度,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达到394家,产业营收超过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同比增长65%,人才总量占全国1/3,形成了“企业倍增、规模倍增、人才倍增”的格局,构建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跑上“快车道”的人工智能行业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切面,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选择将“下一代技术”放在上海: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生产的商用储能电池,出口前往澳大利亚等地;丰田汽车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项目,上月在沪正式动工……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会现场,参观者在体验使用WPS AI办公操作系统。(7月27日摄)。

  为什么是上海?

  “上海拥有全球领先的创新环境。”这是最新获得上海外资研发中心认定的欧陆埃文思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库马的答案。

  他说,近年来,企业的上海研发中心持续扩大设备和技术研发的投资,摆脱了对海外的技术依赖,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及芯片制造商提供了先进工艺制程,还积极拓展亚洲市场,带动公司业务保持25%以上的年增长。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3.9%,新能源产业增长12.5%,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3%,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7%——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在“未来赛道”上风驰电掣,引领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5.0%的“好成绩”。

  从全球竞争的版图上看,城市间产业质量的竞争不仅在于瞄准“新赛道”,更在于让“老赛道”持续焕发新活力。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览会现场,参观者在一个智能眼镜展台前交流讨论。(7月27日摄)。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的瓦锡兰齐耀工厂,一片忙碌景象。上海瓦锡兰齐耀发动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文介绍,这座2006年投产的“老工厂”只有100多名工人,年产值却有近10亿元,这离不开中外携手、不断攻关新科技。这里正在生产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为一艘艘“巨无霸”汽车运输船装上了“绿色芯”,订单更是“已经排到了2028年”。

  数据显示,上海的不少传统制造行业同样“出新出彩”。从行业产值完成情况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1.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汽车制造业增长10.2%。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说,上海正在以高端智造加速拥抱新质生产力,用数智变革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上海正不断跑出一些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以此来辐射带动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

  看地位:国内国际双循环“连接器”

  夏日炎炎,全球物流巨头DHL全球货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艾若馨却专门赶到了外高桥的海通国际汽车码头,见证其向上汽大通MAXUS批量采购的300台纯电物流车eDELIVER3(EV30)中的首批车辆在这里正式启运欧洲。

  空中俯瞰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5月15日摄)。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平均每月有近80艘滚装船装载超10万辆汽车,从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扬帆出海。今年5月,中国自主制造、9500车位的超大型汽车滚装船“安吉安盛”轮在这里开启首航,这艘全球最大装载量的低碳智能超大型汽车滚装船,装载7000辆中国制造汽车从上海出发前往欧洲。

  一辆新能源汽车驶上停泊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的“安吉安盛”轮(5月15日摄 )。

  上海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9527亿元,增长11.1%。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规模为历史同期之最;增长7.2%,创出了近8个季度的最高增速。

  成绩来之不易: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今年以来,上海顶住压力、稳健前行,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外贸数据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韧性曲线。

  风浪中显定力,曲线背后不仅是上海产业新动能不断汇聚,更是高水平开放结出的硕果。

  在洋山港口岸的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一批来自日本横滨港的小量电机拆箱后不久,再次装箱,与其他不同来源的货物一起中转集拼发往斯洛文尼亚。拆箱、入仓、装箱,分别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能完成。

  上港物流拼装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荣说,价格更低、速度更快、班次更多的“拼箱搭船出海”,让电子产品、零部件、生产原料等货物进出口更顺了。

  “拼箱搭船出海”这样的新业务模式,源于2023年底国务院印发《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80条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先行先试,80条措施已基本落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经验”。

  为用好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经验,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试点成熟、成效显著、风险可控的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明确将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说,得益于“80条”,上海聚焦航运便利化,中转集拼货物整体作业时间减少50%,作业成本进一步下降,效率比肩国际领先水平,更带动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到18.6%,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排名跃升首位。

  改革向深、创新向实、开放向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超9000亿元,占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比重超26%。

  把“港口流量”变全国“经济增量”,上海不断强化辐射服务全国经济发展的功能和能级。今年上半年,上海货物运输周转量、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分别增长7.5%、6.1%、17.5%。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民介绍,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记者王永前 周蕊 桑彤 龚雯)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AI带你畅游中国!“俑”闯60项世界遗产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感受科技之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