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来源:光明网2025-07-23 10:06

  菜场里的早市江湖是苏州的烟火名片之一,晨光初现时,焕新后的富强农贸市场里便蒸腾起人间烟火,那些藏在菜场里的早点凭借最质朴的美味强势“出圈”。来,钻进这片热气腾腾的早市里,寻找记忆里的市井味儿!

  富强杂粮煎饼 早晨的“碳水快乐”

  “师傅,两个蛋,薄脆多点,甜辣酱都要!”……早上六点,小孟的煎饼摊就忙得热火朝天,虽说杂粮煎饼并非传统苏式美食,可在这菜场的早餐“江湖”里,它稳稳扎根,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老孟的煎饼手艺,是家传的,酱料是小孟爷爷传下的方子,几十味香料,慢火熬制,成了街坊邻里舌尖上的牵挂。

  十三年前初到富强菜场,小孟跟在父亲身后打下手。老孟一遍遍教儿子怎么用巧劲让面糊均匀铺开,薄如纸而不破;何时翻面,金黄焦脆刚刚好;酱料要刷几道,咸香微辣才能层次分明……

  如今,老孟也从“台前”退居到了“幕后”,偶尔来帮忙,煎饼摊也迁入了焕新的富强农贸市场一楼的早市区。晨光漫过市场的玻璃幕墙,小孟舀起一勺面糊,刮板在鏊子上,从中心向外螺旋推开,打个鸡蛋、撒把葱花,翻面时“滋啦”一声,香气便勾住了过往行人的脚步。

  老长青糕团 一口一个糯叽叽

  老长青糕团也是菜场里的苏州味道,虽然店不大,但在附近街坊里口口相传。双酿团子、双馅团子是这家的招牌,豆沙黑芝麻的复合滋味甜而不腻,皮子暄软,是苏式糕团特有的软糯。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老长青糕团到如今已传至第四代。早年间,曾祖父挑着一副担子,在上海的街巷里穿梭叫卖,木担上的热气裹着米香,成了老上海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

  到了祖父这辈,便在长青中学旁扎下根来,开起了小店。那时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店里就已忙活开了。七八个阿婆总会准时赶来,熟门熟路地挑走新鲜出炉的糕团,去附近村子叫卖。最热闹的时节,单是青团一种,一天就能卖出七千个。

  如今进了新市场,传承到了第四代,生意依旧火爆。这背后,是摊主对配料品质的严格把控。扁担揉粉的力道要拿捏精准,豆沙要熬三四个钟头,芝麻要手工翻炒出香,加上每天买的新鲜猪板油搅拌,旺季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

  糖藕 甜蜜的江南记忆

  桂花糖藕是苏州菜馆里的经典冷菜,但想要品尝到最地道的味道,还是得从菜场入手。

  在富强农贸市场,“王老头糖藕”是本地人公认的“心头好”。“王老头”名叫王季福,安徽巢湖人,十几年前开始在富强菜场摆摊卖糖藕。

  苏州糖藕以九孔塘藕为主角,搭配糯米、桂花等食材,讲究“甜而不腻、糯而不烂”。他做的糖藕处处用心,很多老苏州吃了之后爱不释“口”,专程来富强菜场就为这一口。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隔天采购最新鲜的材料,莲藕要选颜色微黄的,两边都有藕节封住,这样藕洞没有淤泥,不影响糖藕口感;糯米要选粒大饱满的,而且一定要是新糯米。塞糯米也是个技术活,用筷子塞进藕洞,这样的动作一般要重复三十多次,而且不能塞太满,以防蒸煮过程中米胀破莲藕。王季福说,糖藕要做得糯,火候调节是关键。先大火烧开,然后中火煮一个小时,再转为小火熬上七八个小时,让老冰糖渗入莲藕。最后再撒上桂花,让糖藕的口感更丰富,也更有营养。

  如今,迁入了新市场,小爽也正式与爷爷“王老头”完成交接,这甜甜蜜蜜的糖藕一如既往还是“老苏州”钟爱的美食。(苏萱)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明日召开!敬请关注2025年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 百年量子路:从理论诞生到改变未来的量子信息革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