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鄂托克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做好“协同共治、空间共享、文化浸润、经济互嵌”四篇文章,奋力书写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协同共治,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鄂托克旗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党委统筹谋全局—部门协同抓落实—基层创新强根基”三级联动机制,明确组织、统战、民政等部门职责,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工作格局。
以精细化治理为目标,对97个嘎查村(社区)进行网格划分,配备119名统战工作联络员,联络员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实现民族政策宣传覆盖率100%、社情民意收集率98%的双达标,真正让治理触角延伸至每个楼栋、每户家庭。
在激发基层活力方面,乌兰镇育英社区创新“四共”模式,将11个网格片区的专职网格员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组织各族群众参与小区治理协商议事会,累计开展活动50余场次,培育“石榴籽”家庭3户、个人5名,形成“小事网格解决、大事协商共议”的治理新常态。棋盘井镇乌珠尔社区探索“警网融合”新机制,整合12名社区民警与56名网格员力量,构建“1+3+N”即“1个警务室+3支巡逻队+N个信息员”治安防控体系。整合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力量,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万余起,社区治安案件下降28%。
空间共享,营造守望相助新氛围
鄂托克旗以多民族聚居需求为导向,配套建设集党群服务、文化交流、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空间体系。
乌兰镇都斯图社区以“小城镇大社区”为服务理念,立足区域特点和居民需求,打造“创业就业·富民都斯图”特色品牌,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发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动解决“温暖工程”“照亮回家路”等民生实事,营造了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
棋盘井镇乌珠尔社区开创“阵地换服务”的共享治理模式,将社区党群服务转化为多元服务阵地,打造“童乐成长驿站”,为双职工家庭提供课后托管+兴趣培养,日均服务120人次。开设“健康小屋”“爱心餐厅”等12个项目,构建起“一老一小”服务闭环。
文化浸润,构筑 精神家园新高地
文化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力量所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鄂托克旗建成全区首家旗县级统一战线服务中心,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教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大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北疆文化印象长廊等4处“同心基地”,构建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为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做”宣教体系,形成全域覆盖的沉浸式教育空间。
在推进社区实践多元化发展方面,乌兰镇安睦隆社区打造民族团结文化长廊,通过“石榴籽课堂”“江格尔培训”等特色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文化体验,累计举办活动3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6000人次。
棋盘井镇乌珠尔社区创新“线上+线下”融合阵地,开设“e家亲共享直播间”,累计直播112场,累计获赞50万。同步发布就业信息1200余条,成功帮助33名求职者实现精准就业,真正实现了文化浸润与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
经济互嵌,打造共同富裕 新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鄂托克旗通过搭建各种服务平台,稳定就业促创业,稳定岗位促增收,积极打造各民族共同富裕新模式,努力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棋盘井镇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新型城镇化、保障性住房等建设中,以创业就业引领经济互嵌,培育特色餐饮、旅游等新业态,推动形成各类互嵌式经营的“益民早夜市”“五号商贸”美食街区等,不断深化互嵌式发展的形式,真正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
乌兰镇着力推进“企业+产业”发展模式,助力“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引进内蒙古草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为主体,各嘎查村深度融合,农牧民广泛参与的形式,打造乌兰镇肉羊产业联合体项目,让11个嘎查村、400多户农牧民从中受益,实现了增收致富。苏吉嘎查与内蒙古兴马拉纪乐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集体经济合作试点蒙古牛繁育基地项目,借助企业优势、人才力量和乌兰镇的地域地缘优势,为全旗农牧民提供饲草料加工销售、各类兽药销售、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等技术服务工作,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繁荣发展。
民族兴则国兴,民族强则国强。在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道路上,鄂托克旗将以“石榴籽家园”建设为载体,积极创建“组织联建、文化联创、服务联动”机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为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鄂托克力量。
记 者 吴建军
通讯员 白 霞
来源:鄂托克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