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成功入选,成为马鞍山市首个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区县,也是继2023年获批教育部“志教融合”全国实验区之后,第二个全国教育实验区。
作为首批安徽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年来,雨山区通过拓展“科普+科创、课程+特色、校际+校外”三条路径,构建“三全”科学教育体系,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课堂深度融合。
图为育才小学开展幼小衔接机器人搭建科学教育启蒙活动
突出“全要素”保障,夯实科学教育“基本盘”。在“全要素”保障方面,雨山区教育局强化师资整合,挖掘区域科学教育人才,成立科学师资平台,并与区科技局等单位实现校内外联动。近三年来,新投建数字化实验室2个、AI录播教室7间,新建改建创客教室4间等,区内建有多处科普教育基地、社区科普馆以及可作为实践基地的科技企业。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人均经费高于省内同等地区,重大科普活动另有专项经费保障。
突出“全谱段”推动,打好科学教育“组合拳”。“全谱段”推动上,雨山区夯实学校主阵地,创建多元科普课程与平台,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累计超万人参与。通过举办“雨山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科学表演秀进校园活动”“千万IP创科普”优秀科普视频赛、“红领巾讲科学家故事”“雨山区小学科技节(生命科学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与兴趣,为其科学素养的培育注入活力;精心打造校园科普文化长廊、建设校内农事实践基地以及开展校外“行走的课堂——探究食品安全底层逻辑”科普活动、“中国创造·我行动”科技夏令营等多元活动。
突出“全区域”统筹,完善科学教育“机制链”。“全区域”统筹层面,雨山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初步建立起了跨目标、跨内容、跨方法、跨场所的“四跨一体化”课程框架,同时聚焦区域产业,充分依托雨山区文化、科技、制造、生态等产业资源,将科学教育延伸至职业教育,打造了工业学校和南山小学、向山小学共建的实训基地,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下一步,雨山区教育局将整合课程资源,致力于深化教育成果转化,通过共建、联动、共享,激发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培养雨山区具有潜力的科技创新苗子,推动全区未成年人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俞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