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线看发展丨西盟:“绿”韵满佤山 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一线看发展丨西盟:“绿”韵满佤山 描绘生态文明新画卷

来源:西盟云2025-06-18 17:59

  近年来,西盟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立县”作为核心发展战略,通过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着力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

   绿满县城 幸福景观入画来

  漫步东朗河畔滨河公园,鸡蛋花、菩提树、三角梅等绿植郁郁葱葱。每日清晨,河堤栈道上都可见市民晨练的身影。

  “城市建设越来越美,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东城区居民郭小七说。

  “一座建筑一幅画、一条街区一道景、整个佤山一公园”正是当下西盟的写照。自2022年启动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来,西盟县突出绿美城市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品牌、提升品位的重要抓手。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持续拓展绿色空间,着力打造与自然环境相融、彰显地域特色的绿美公共设施。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守牢生态保护红线,编制《西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5年)》及实施方案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29.51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18.23%。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个、市级生态村36个;2023年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认定。

   绿染乡村 绘就持久美景

  “绿”不仅在城市,也深入西盟乡村。西盟县通过党建引领、全民参与、长效治理,推动乡村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在西盟乡村,一支由“党员先锋队+网格员+村民志愿队+环保志愿者”组成的队伍长期活跃。紧盯房前屋后、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实行按组分片、农户分段的方式,清理死角垃圾,并宣传环保知识,动员群众参与。

  “以前杂物乱堆、鸡飞狗跳;整治后干干净净,都关鸡拴狗,变化天翻地覆。”翁嘎科镇班弄村南么组村民岩白勒说。

  扮靓乡村,扎实推进农村厨房改造、“两污”治理等民生工程,建立村民自治机制、开展示范户评比,因地制宜,构建以点带面治理新格局,促使村民将改善房前屋后环境与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让群众从“袖手看”转为“动手干”。

  力所乡蜕变显著。干净整洁的村道连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鲜花点缀。力所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娜思介绍,过去垃圾露天堆放,2021年在南亢村富倮小组试点推行“村集体+党支部+农户”垃圾清运“微模式”,源头终端双控。引导成立保洁服务公司,村集体将垃圾车租赁给企业,解决企业资金困难,也为村集体创收。

  “现在人人自觉,主动打扫卫生。你看,拾掇完,配上篱笆、矮墙、花草,寨子变漂亮了,不比城里差。”南亢村村民娜儿说。目前,力所乡已建成垃圾清运点78个,清运垃圾569.980吨,覆盖47个小组。

  绿美乡村作为“生态文明的毛细血管”,点绿成金、化美为富,促进自然保护、资源循环与民生改善共生共赢。西盟环境治理实践,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焕新了村民精神面貌,乡村文明气象日新。

  

  绿蕴生机 守护山林河湖

  守护西盟的“绿”,不仅在于城与乡,更在于守护赖以生存的山林河湖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此,一场场生态环保“盛宴”正走进乡村校园,增强青少年保护意识,激发认知热情。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向学生展示西盟县动植物保护现状及知识。在西盟乡村,林业部门志愿者通过以案释法,生动讲解法治知识,让“懂法、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青少年成为法治守护者。

  “乡村师生有了新认识,保护意识提升,营造了共同参与氛围。”教师梁青青说。

  西盟县践行“生态兴则文明兴”,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为契机,依托“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入校入村组(社区)宣传,提升公众意识。同时,综合运用生态保护修复、行政执法等方式,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2024年实施的“普洱市西盟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一期)项目”,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7种、受威胁野生植物29种,为濒危物种保护和精准管理提供支撑;出版《西盟飞羽》填补了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空白”,并完整记录境内鸟类构成。“双碳”“水源地建设”等项目落地,也为西盟生态增添了厚重“绿”意。

  绿生动力 赋能产业振兴

  “绿色之风”正吹拂着西盟这个边疆县的产业变革。在这里,传统农业县正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美丽蜕变。

  晨雾还未散尽的力所乡力所村茶园里,茶农娜母弯腰拨开茶树枝条,几只蜘蛛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快速爬开。“这些小家伙可比农药管用多了。”她笑着说。这片曾经依赖化肥的茶园,如今通过生态种植实现了提质增效。

  据西盟县农业农村局最新统计,全县5.2万亩茶园中已有3.8万亩获得有机认证,这一成果源自2019年启动的“生态茶园改造计划”。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推广樟树、紫云英与茶树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茶叶品质。

  “有机认证让我们的茶叶更受欢迎。”主打生态牌的西盟永佤茶叶农民合作社订单不断。其负责人雷艳香介绍:“2月以来,每日加工鲜叶3吨,产品供不应求,经常忙到凌晨。今年上海、广东、新疆等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西盟县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基于本地资源禀赋,构建起立体化绿色产业体系:甘蔗种植积极应用节水技术,利用冬季闲田轮作特色作物,“林药共生”模式下的灵芝种植;茶园间,清洁能源设备的应用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西盟县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可以相得益彰。通过“生态-技术-制度”协同创新,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书写着边疆振兴的新篇章。

  记 者丨李毅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莆田仙游: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升级转型

  • 霞光满天“扮靓”南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19007项,其中1—7月新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549项,同比增长56%。
2025-08-14 10:29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的研究,首次成功建立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因果关系。
2025-08-14 10:28
中国的黄牛育种终于有了自主、低成本的检测芯片!”
2025-08-14 10:27
提到全球变暖,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二氧化碳、甲烷乃至氟利昂等能够加剧大气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很多人不知道,大气中还存在一类可以抑制气候变暖的物质。而人类扩张农田等行为,可能在客观上导致大气中“降温物质”减少,进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025-08-14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积极融入“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创新发展,前瞻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挑战。
2025-08-14 03: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