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人才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南通人才发展集团成立三年以来,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专业服务为纽带,以打造南通人才工作“总服务商”为使命,坚持精耕细作,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生态,为南通的人才发展与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勇当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排头兵”
对标国家战略,谋划企业发展路径。人才集团深度对接江苏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将集团发展融入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的战略全局。
集团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体系,深耕人才公共服务与人才培训、咨询等各类服务供给,人力资源开发、高层次产业人才项目引进与综合服务,人才科创载体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主责主业,研发布局产教融合服务、创新载体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人才政策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乐享生活服务“六大服务体系”,构建“人才+产业+项目+资本+生态”“五位一体”发展框架,通过“政策精准落地——资源高效整合——服务深度嵌入”机制创新、“产业需求+人才供给”精准对接、“引育用留”全周期服务优化,推动产才融合创新,助力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践行国企担当,赋能人才服务升级。集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打造南通人才工作“总服务商”为目标,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激活国有企业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潜能,建立“政策直达、资源集成、服务定制”工作机制,推动人才政策精准落地。
集团积极整合内部及外部相关资源,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从项目申报到生活服务的全流程集成服务。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集团定制化开发服务方案,如为高层次科创人才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提供包括场地对接、项目孵化、融资对接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为产业技能人才打造专项培训计划,联合行业龙头企业、专业高校开展技能教育、培训,助力其职业发展等,切实做好人才政策的执行者、人才生态的构建者、人才服务的创新者和人才发展的推动者。
践行经济重任,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集团始终牢记国有企业的经济使命,全力履行经济责任。在营收与利润增长方面,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从成本控制、流程优化等多维度入手,削减不必要开支,提升运营效率。集团聚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对标行业一流企业,从业务创新、服务升级等层面加速业务升级,集团推动“长三角数字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国际青年人才港”“江海英才贷”“人才创业保”等50多个重点项目落地,整体营收实现稳步提升,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筑牢坚实根基。
精筑人才服务支撑体系
集团重点突破人才工作中的数据治理、协同机制、价值共创等关键领域堵点、难点,赋能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从单一服务到闭环管理,人力资源服务效能增倍。构建“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三位一体业务服务体系,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实现全链条升级。
构建标准化矩阵:打造涵盖人力资源外包、单立户管理、社保公积金管理、职称评定等12项服务套餐,深度契合全市80% 以上中小企业的共性需求。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近700家,服务员工突破2万人,稳居区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第一梯队。
提升智能化效能:构建覆盖招聘配置、社保缴纳、公积金缴纳、薪酬福利、人事档案管理等智能人事管理系统,为客户单位提供员工全职业周期管理服务。配套开发考务报名系统,基于数字技术高效处理报名信息和材料,将招聘效率提升300%,平均周期从15天压缩至7天。
打造品牌化生态:打造“谷雨菁英”培训服务品牌和“阳光考务”就业服务品牌,建立“培训-就业”闭环通道,通过资源共享、精准对接等方式服务人才就业全链条,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的闭环管理,累计服务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在全市范围内获得一定口碑。
从协同创新到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纵深推进。整合行业、高校、企业资源,构建产学研协同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批量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协同。集团联合华为、中国电子等龙头企业共建“长三角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聚焦“根技术国产化”战略需求,基于“鲲鹏+昇腾+鸿蒙”生态建设体系,培养数字技能人才3000余人。集团负责基地运营的全资子公司江苏通时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唯一企业入选工信部“根技术联合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落地南通唯一一家VUE官方授权考试中心。
校企双元育人。2024年,集团与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围绕“课程共建、平台共享、师资共育”联合打造数智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双方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指引,选派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并开展实践,融入产业最新技术与实践案例,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
从传统融资到精准赋能,科技金融服务破局开路。针对人才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特点,集团构建“6+X”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致力于为人才企业排忧解难。
2022年,集团与商业银行共同开展“江海英才贷”财政金融信贷业务,针对企业包括在南通市注册登记的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省“双创”、南通江海英才计划的创业类企业,以及获得国家或省重要科技奖项、掌握重要实验技能或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的人才、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累计服务贷款企业43家,以700万财政保证金作为撬动力量,授信额度达3.26亿元,规模放大40余倍。
此外,集团还通过“人才创业保”“人才险”等产品,为人才企业在南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周到服务。
营造人才近悦远来发展生态
集团积极通过项目引进、载体升级和平台赋能,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赛事搭台,筑巢引凤促项目落地。集团深度参与南通市级 “江海英才” 创新创业大赛、人才引进、人才企业项目服务等工作,致力于打造优质创新创业与人才引进平台。在人才引进和项目落地的关键阶段,集团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支撑,在团队培养、资本运作、规范治理等诸多环节为人才企业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助力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集团已成功服务市级科技人才企业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不仅让各类人才在南通这片沃土上充分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更推动众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南通的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纷至沓来,从而构建人才与南通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生动格局。
载体迭代,产城融合建人才高地。2024 年,集团正式启动运营 “国际青年人才港” 这一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资源整合方面,集团充分整合周边县区的厂房、土地、龙头企业等各类关键要素,从办公场地、实验设备到专业技术支持,进行全面梳理与高效调配,形成了以点带面、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际青年人才港” 精准锚定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产业方向,为大中小型科创企业及怀揣梦想的创新创业人才,精心搭建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不仅集成各类优惠政策,还配备专业的人才培训、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在成果转化与法律咨询等关键环节,也提供坚实保障,促进南通人才、技术、产业深度融合与集聚,让人才港成为南通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与人才在南通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
平台赋能,数据驱动强服务体系。集团通过整合人社、教育等部门数据,构建起覆盖10万南通籍人才的数据库,捕捉分析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南通籍人才流动规律及其岗位分布、就业趋势以及所属行业特征,形成“通才回通”工作分析报告,为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集团开发运营“才遇江海”小程序,集成政策匹配、补贴申报等6项高频功能,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推动人才政策“一键直达”,累计审核各类人才津补贴申报16万人次,发放14万人次,补贴资金7亿元。同时,对南通老牌的“南通人才网”进行全面优化上线,重塑页面架构,丰富招聘就业服务,成为人才汇聚与对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流量入口。(吴烔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