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导 读
朝阳区自2019年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以来,在落实《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工作职责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区域更新需求,深化制度实践创新。责任规划师以技术支撑、平台搭建、政策推广为切入点,着力推动城市更新项目谋划与实施,推动城市更新从“单一改造”向“多元共治”升级,通过“评估先行+系统研判”“平台联动+公众参与”“民生导向+精细设计”等模式,既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也营造了浓厚的公众参与和多元共治的社会氛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案例。
朝阳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发展历程
责任规划师在地实践探索路径
责任规划师5年来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数量
评估先行,系统研判。责任规划师依托调查走访,对现状条件、问题和需求进行深入研判,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同时,结合自身技术特长和属地特征,对项目-周边-区域进行统筹谋划。
责任规划师深耕属地调查研究系统谋划
搭建平台,多元共治。通过搭建“政企、校企”多元主体合作平台,责任规划师探索多元社会资源社区共建机制,推动多方助力规划实施;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调动民众参与公共艺术活动、公共空间设计与社会生态治理。
责任规划师构建多元共治氛围
民生导向,精雕细琢。责任规划师积极响应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在研究改造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发挥项目与周边资源的结合优势或提供公共交往的开放场所,打造功能复合、活力共享的“金角银边”。
责任规划师探索实践“小切口”
“葵花籽”多重身份探索更新实践
“葵花籽”多点开花
打造高品质“五宜”朝阳
2024—2025年度,责任规划师牵头或参与谋划生成15个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10个项目获市发展改革委立项,总规模达47万平方米。其中“安贞新坊”—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首都机场高速沿线(滨河邻里花园街区)综合整治提升与地铁13号线北苑站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3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天竺路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东四环沿线(窑洼湖桥西)公共空间提升和中关村朝阳园(酒仙桥电子城)周边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提升3个项目已处于施工阶段,计划于2025年内完工交付使用,其余项目也将陆续实施。
公共空间类项目分布
典型案例介绍
安贞新坊—朝阳区安贞活力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
近日,安贞拾光主题广场举办了“春花鎏金”油菜花市集,五彩油菜花与文艺演出、驻京办特色美食、非遗文创等相映成趣,为市民打造出自然风光、都市生活相融合的和谐景观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以“安贞新坊”为主题,焕新安贞邻里街坊,让以居住功能为主的老旧片区实现活力联动、文脉延续、功能织补、场景蜕变、潜力激发,打造出朝阳门户活力街区。
更新愿景
宜居街区-公共空间变身无界公园
通过绿化开发、城市小品开发形成与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呼应的无界公园建设实践,并以油菜花为亮点,引入“田园城市”理念,打造田园风光与都市生活融合景观。
宜业街区-优化商业公共空间环境
安贞街道业态多元,辖区内分布着安贞医院、中国木偶剧院、浙江大厦、福建大厦、仟村大厦等不同类型的实体产业。通过打造慢行系统、完善交通路网、优化道路断面、提升商务办公氛围,“宜业”将成为这片新兴街区的又一个关键词。
宜游街区-串点成链延续千年文脉
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安和乐居、安宁兴邦、安贞新颜”多元场景,营造“人+坊+产”安贞新坊文化场景体系,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宜游景观。
宜商街区-多元业态激发街区活力
打造以文脉延续、便民生活、商业服务为主的主题商业街,植入多元业态,激发街区活力,打造安贞新坊特色IP,实现“四季有景观、四季有活动”的繁华景象。
宜学街区-文化教育丰富精神家园
增设文化教育和儿童认知的户外课堂,依托文脉汇集优势,推出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让居民在休憩活动中体验文化,获得安贞街道的文化归属感。
特色亮点
党建引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发挥区域化党建“一会三平台六联盟”组织体系作用。引导远洋集团、安贞医院、中国木偶剧院、浙江大厦等重点沿线社会单位共建,带动辖区300余家单位参与,实现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形成多元共建格局。发挥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资源优势,与街道共促辖区文化传承创新。
规划引领-统筹“整体式、片区式”更新
以“安贞街道街区控规”为统领,明确“规划+治理”共同促进,通过“街区统筹,成片推进”更新策略,构建“一核一轴,两带多点”的公共空间体系,形成“线轴统领、块点激活”的景观格局,有力推动了以老旧小区为主的整体式、片区式更新。
“一核一轴,两带多点”公共空间格局(“一核”指新坊文化广场活力核心,“一轴”指安贞路——安华路沿线,“两带”指外馆斜街、北三环沿线,“多点”指安贞医院、浙江大厦、中国木偶剧院等重要节点)
线轴统领、块点激活,“点、线、块、面”一体化
●点状空间:聚焦和选取百姓身边需求反映强烈的“边角地”“畸零地”等公共空间,通过一体化设计打造一批满足市民邻里交流、丰富生活、养心怡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安贞新坊”项目“边角地”改造效果示意图
●线状空间:通过扩展沿街沿水公共区域、优化道路组织等多种方式,打造良好步行环境和水绿交融的滨水休闲空间。
“安贞新坊”项目沿街空间改造效果示意图
●块状空间: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开放性街头公园、广场、运动场地等块状公共空间,补充休憩座椅等城市家具,增加球场等健身设施及场地,使有限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需求。
“安贞新坊”项目块改造效果示意图
●面状空间(片区更新):以片区整体规划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滞后、民生短板突出、环境品质低下的街区,以公共空间系统性、精细化改造提升为抓手,统筹公共空间改造和功能业态升级,统筹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推动片区整体更新。
安贞街道片区更新示意图
重点打造中轴线北延长线、安华路、外馆斜街等城市界面,形成3条花园式慢行体验街道、1条文化绿色廊道和1个文化广场核心,绿化面积由之前的约1.8万平方米增至近2.3万平方米,涨幅近三分之一。实现四季有景、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特色小品景观与休憩设施的精心布置,将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图变为实景图。
“安贞新坊”项目景观格局
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将依托责任规划师制度,深化城市更新实践创新,通过统筹存量资源、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推动“整体式、片区式”更新模式落地,实现空间重塑与功能升级的协同增效,着力打造高品质“五宜朝阳”。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勘察设计管理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