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市西城区举办2025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北京市西城区举办2025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

来源:西城应急2025-05-14 10:04

  5月12日上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科协、西城区应急管理局、北京科学中心、德胜街道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联合举办“2025年北京市防灾减灾日活动北京科学中心会场暨西城区主会场”活动。

北京科学中心活动场地

  市应急局二级巡视员孟庆武、市科协副主席孟凡兴、西城区副区长李健希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

  预防先行 吹响应急预警前哨

  灾难无情,预防先行。活动中,西城区灾害信息员代表何琮宣读了《防灾减灾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做好灾害预警预防,提高应对灾情突发的综合处置能力。作为基层防灾“前哨站”,西城区灾害信息员队伍以 “电话通、情况明、信息准”的标准,构建起高效精准的灾害信息传递网络;通过建立标准化信息报送机制,确保灾情数据实时流转、精准上报,为科学防灾减灾筑牢信息基石。与会领导还向德胜街道灾害信息员代表赠送应急救援包,助力强化基层防灾力量。

  西城区灾害信息员代表宣读《防灾减灾倡议书》

  为德胜街道灾害信息员颁发“应急救援包”

  实践演练 提升市民应急能力

  “楼内着火了,大家弯腰、捂好口鼻往外疏散。”活动现场还模拟了北京科学中心突发火情的情景。警报声响起,工作人员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规划路线弯腰有序撤离。科学有序的流程与高效的团队协作,让在场观众直观学习到火情中应急逃生的要点。

  应急疏散演练

  此外,西城区红十字救援队队长马友威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当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市民应当知晓与掌握的应急避险和逃生知识。

  地震及应急避险知识宣讲

  技能培训 筑牢应急救援防线

  自组建红墙先锋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以来,区应急管理局持续着力推进安全应急社会化建设,全力提升社会共治效能。

  “通过团队配合,救援队伍可3分钟内速建一顶救灾帐篷。”活动中,北京国动浩天救援队专业救援人员和有关单位为来自金融街集团、广安集团、德源兴业、宣房集团等 7家区属企业的救援队伍和15个街道代表开展救灾帐篷搭建技能现场培训。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应急队伍的实战技能和协同配合能力,绷紧辖区应急救援安全防线。

帐篷搭建区

  科普互动 增强市民安全意识

  “汛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走路要避开积水较深的路面,不要靠近有旋涡的地方以防跌入缺失井盖的深井、地坑等危险区域。”在现场咨询区,区应急局、区教委、区文旅局、区卫健委、区红十字会、区消防救援支队、德胜街道、展览路街道等相关部门的多个咨询及互动体验区吸引众多市民驻足。

  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围观市民答疑解惑,并为大家讲解避险知识、培训自救互救技能、教授避险物资使用方法等,提高市民关注身边安全隐患的意识和处置能力。

  现场,市民们手持特制“防灾学习卡”,学习了解安全应急知识并进行互动闯关打卡。在防灾减灾安全棋体验区,青少年在家长的陪同下,通过游戏的轻松方式学习应急避险的常识知识;模拟灭火体验区内,市民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操作灭火器扑灭“虚拟火情”;急救教学区前,大家认真跟着专业应急救护员的演示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地震安全知识区,工作人员用模型向围观市民展示应急避险姿势……

  通过现场观摩、实战演练、知识普及、咨询互动、VR体验等多种互动形式,广大市民深入了解地震、洪水、雷电、化学等灾害知识常识,提高了应急避险能力。

  “通过沉浸式模拟体验,让我直观感受到应急避险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这次模拟,让我发现在火灾应急处置中,还有一些关键技能没有熟练掌握,以后还得多加练习。”参加活动的市民王先生在体验了火灾疏散场景后,表示以后将与家人多多主动学习应急自救知识。

  持续推进 织密应急安全网络

  在“2025年西城区防灾减灾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后,区应急管理局还将充分利用线上加线下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科普、隐患排查和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全面筑牢西城区安全应急的人民防线。

  供稿:西城应急宣教科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