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锁诚信密码,山二医这堂思政大课点亮医路未来
首页> 地方频道 > 正文

解锁诚信密码,山二医这堂思政大课点亮医路未来

来源:大众网2025-04-25 18:36

  大众网记者 秦瑾 报道

  “当 AI 输出的观点与真实认知产生分歧,该如何抉择?是盲目跟从,还是坚守自己的思考与学术良心?”

  4 月16日上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在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诚信主题思政大课,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位老师围绕诚信之本、诚信之脉、失信之痛和诚信之道四个主题作了精彩公开课展示。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士保出席活动并讲话,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田玉胜主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全面落实《山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动 “共同上好一堂思政大课” 行动。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助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老师以当下热门的 AI 应用为切入点,引发同学们对诚信与学术道德的深入思考。刘老师指出,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价值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基石。信用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海尔集团的 “诚信经济学” 就是有力例证,企业通过诚信经营实现与社会的双赢。同时,诚信还是实现其他价值诉求的前提,王建亮一家四代守护烈士纪念塔,体现了诚信与爱国的紧密联系;百年宏济堂凭借诚信发展成为民族品牌,彰显了诚信对企业富强的推动作用。此外,诚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航标,中国共产党精准扶贫战略的成功实践,对比某些国家在贫困问题上的表现,凸显了中国制度诚信的强大力量。

  袁老师带领同学们从优良传统、历史传承、赓续血脉三个方面感受诚信的历史脉动。从青铜铭文里的诚信密码,到先秦时期的哲学奠基、汉唐时期的制度化伦理体系、宋元时期的生活化诚信教化,展现了诚信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深厚底蕴。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诚信文化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积极践行和推动诚信建设,这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需要代代传承。

  田老师提出 “失信到底有多可怕”“失信是成功的捷径吗”“微失信真的没有代价吗” 三连问。通过列举 2025 考研造假案、考生因征信问题政审不通过等案例,揭示了失信在科研、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个人带来的严重后果,包括学术清零、职业受阻、法律追责等。她还讲到失信行为的社会代价,如破坏社会风气、阻碍经济发展、冲击政治秩序等。她指出,失信看似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实则代价隐形,最终会让整个社会效率降低,每个人都要为此买单。校园里的微失信行为也不可小觑,如同破窗效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告诫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姜老师聚焦 AI 时代医学领域的诚信问题。一方面,AI 为医学带来诸多便利,另一方面,AI 也给诚信带来 “新风险”,如 AI 生成医学影像数据造假、智能文献综述抄袭、算法辅助实验数据修饰等。她说,诚信是学术道德的核心,作为医学生,在 AI 时代更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以诚信为基石追求知识和学术进步。同时,她以案件为例,阐述了诚信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提醒同学们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要从病历真实性、诊疗规范性等六个维度坚守诚信,对患者负责,坚守职业操守。

  李士保在讲话中指出,此次诚信主题思政大课堂将AI 时代与诚信相结合,从现实到哲学多方面深入探讨,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诚信思政大课。新时代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肩负着社会栋梁之责,要铭记 “大医精诚”。他希望同学们注重制度约束,遵守国法、考试纪律、科研规范和临床操作规程;注重文化浸润,通过课程熏陶提升诚信修养,将诚信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注重日常修为,从点滴小事做起,让诚信成为习惯。同学们要做诚信的践行者和宣传员,将身边优秀的诚信案例进行分享,使诚信之风在学校蔚然成风,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报告,对诚信有了更立体的认知。“这堂思政大课让我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觉得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要求,现在明白它与我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诚实守信。”“通过老师们分享的案例,我看到了失信的严重后果,以后我在临床工作中,一定会坚守诚信底线,对患者负责。”此次诚信主题思政大课为学生们带来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也为营造“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 的校园风尚奠定了坚实基础。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莫斯科举办

  •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