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三周年暨文都乐社正式启幕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三周年暨文都乐社正式启幕

来源:光明网2025-04-24 13:18

  4月23日晚,鸡笼山下光影流转、丝竹声声,文学之都001号地标——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在一场视听盛宴中迎来了开馆三周年纪念日。由南京民族乐团、世界文学客厅联手打造的文学演艺新场景“文都乐社”正式启幕,带领观众赏一幕文都乐、读一部文学史。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三周年暨文都乐社正式启幕

  空间重构 渐入佳音

  “文都乐社”启幕演出依托文学客厅的建筑、游径、连廊、庭院,将观展、游园、赏乐串联,形成环游式体验。观众由“文学人物”引领,蜿蜒行进,依次通过主厅的展览、连廊的市集,最终到达庭院,一睹舞台真容,开启丝竹文心交响之旅。

  在主厅的展览空间,《世说新语》与阮、《千字文》与笙、《牡丹亭》与昆笛、《桃花扇》与琵琶……民乐器与传世名著并置,带领观众回溯文学史上文乐交融的经典瞬间,乐手以一曲《梅花三弄》为引,邀请观众即兴演奏数字古琴,见证指尖弹拨化身舞动琴弦的光影符号。

  在连廊的市集空间,民乐团的八音文创、大梦红楼的非遗漆扇、十竹斋的彩色笺画、文学之都的博物馆护照、宁好之家的袖珍名著……文都美好产品集中亮相,让文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感知、可体验、可带走、可珍藏。

  在庭院的演出空间,舞台如散点透视的中国古代画卷一般铺陈——亭台、水廊、曲桥承载不同的乐器乐手,或独奏或合鸣,挑动着视线游走,草、木、水、石点缀其间,高低错落,形成了高远、深远、平远的观赏意境。庭院后方的建筑幕墙上,光影跃动,时而竹影清风,时而珠帘轻卷……园景、声景、光景,三位一体,吸引观众渐入佳境与佳音。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三周年暨文都乐社正式启幕

  丝竹为舟 溯游文脉

  八支丝竹民乐曲,八段文学诗词话,将南京一千八百余年的绵延文脉串联。

  一曲中阮独奏的《酒狂》将时光倒回一千八百年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阮籍在竹林间醉饮长啸,以佯狂对抗乱世,用诗文叩问天地。醉意苍茫罢,大鼓击响《入朝曲》,碰撞琵琶的铮然铿锵,共谱南齐诗人谢脁笔下“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巍峨气象。时光来到唐朝,金陵怀古诗中的无限惆怅化作《烟雨台城》,二胡如雨丝,竹笛作鸟啼,琵琶似柳枝,共叹“无情最是台城柳”。尔后,南唐帝王词人李璟的春恨穿越时光,一曲筝笙合奏的《卷珠帘》,让五代的风,轻卷今夜的帘。一支竹笛伴随昆曲清唱,又将观众带入《牡丹亭》里至情至性的世界,叫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孙温描绘的大观园随一首《宝黛情》“浮”上客厅墙头,黛玉葬花的泪、宝玉摔玉的痴,遇见古筝与琵琶,奏响凄美的弦上永恒。时间又来到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的夜晚,二胡的柔弦漾开水波,扬琴的脆响如灯火闪烁,交织成《桨声灯影》里梦的眼睛。演出的尾声,乐手们合奏一首《茉莉芬芳》,从冯梦龙《挂枝儿》里闷时来采的江南芳蕊,到约翰·巴罗《中国旅行记》中广为流传的东方旋律,一朵《茉莉花》从“园中花”绽放为“世界曲”,亦如南京从中国的“天下文枢”走向世界的“文学之都”。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三周年暨文都乐社正式启幕

  文都焕新 奏响新篇

  2022年4月23日,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旧址上落成开放。开馆三周年之际,这座文学之都的核心枢纽也迎来焕新——数字文脉屏上新一批“交互景观”实现文学时空轴全景式探索,《青春》《雨花》《钟山》《译林》上刊创刊至今的编辑故事,文学名人在宁求学档案与逸事登录文学教育专栏,“文学是一条河流”访客交互留言装置面向公众开放。

  客厅的文学剧场也迎来新场景——由南京民族乐团携手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打造的“文都乐社”,以小规模、青春化、文学性、交互式为特色,优选青年演奏家形成不同于以往民乐交响演出的“小乐团”,立足“世界文学之都”的深厚文脉,以文学客厅为据点、辐射全市文学场所,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活”的文学演艺新场景,实现丝竹与文心共响,传统与潮流共生,文学文艺与文旅共荣。(彭渝鉴)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