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深化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感知城市人文关怀建设,4月20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一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张老师及7位家委会成员的陪同下,走进地铁站点、图书馆、商场与公园,开展“我爱石家庄”无障碍设施社会调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以少年视角记录温暖细节,以实践行动传递共融理念,为构建包容型社会注入青春力量。
清晨8点,身着校服的同学们整装待发,开启了调研之旅。通过实地探访,同学们发现石家庄在城市无障碍建设中众多暖心设计:地铁全线站点均配备无障碍电梯与连续盲道,省图书馆开辟了盲文阅览室并搭载智能语音导览系统,部分新建商场设置符合国际标准的无障碍卫生间,公园内的无障碍卫生间不仅配备扶手、紧急呼叫按钮,还增设了低位洗手台。这些细节让同学们感慨:“这些设计像隐形的桥梁,让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春天的阅读与漫步。
然而,调研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道路沿线盲道被电动车、摊位等占用,老旧小区单元门前台阶未改造坡道导致轮椅通行困难,公园无障碍卫生间锁闭或设施损坏,新建商圈的无障碍电梯尚未启用等 ,一组同学在老旧小区访谈时,一位坐轮椅的居民坦言:“每次出门都要等邻居帮忙抬下台阶,心里总怕麻烦别人。”这句话让同学们陷入沉思,更坚定了完善无障碍环境的使命感。
基于调研成果,学生们提出系统性建议:在设施完善层面,呼吁打造“万象城—北国商圈”无障碍示范街区,建立设施“季度体检”制度;管理优化方面,提议开发“石家庄无障碍地图”小程序,实时更新设施状态,并开通监督专线提升响应效率;宣传教育领域,倡议将无障碍体验纳入中小学实践课程,开展“有爱无碍宣传周”活动,通过“一日志愿者”等形式推动公众参与。
活动中,同学们手持纸笔穿梭于城市角落,时而俯身测量盲道宽度,时而与工作人员探讨设施优化方案。班主任张老师全程引导,鼓励学生“用数据说话,用共情思考”。
张老师在总结中谈到:“‘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是学校德育课程的重要载体。这次调研中,同学们用眼睛发现城市的进步与不足,用数据呈现问题,用创意点亮解决方案。无障碍建设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对‘尊严平等’这一文明底色的守护。希望同学们永葆这份对社会痛点的敏锐与温情,未来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此次调研活动,七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以“小切口”透视“大民生”,在数据采集、思辨研讨中提升了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课程,引领学子们以探索之心贴近城市脉搏,以少年之力共筑温暖未来,让“我爱石家庄”的赤子情怀在实践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