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5-04-16 08:12

  2025年,西安经开区,围绕市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领域,推出10项暖心工程,着力破解民生难题,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今年经开区要办好这10件实事。

  完善基础教育设施,扩充优质学位资源。西安经开区将完成经开四校建设,新增学位2500个;同时建成经开三校初中部,新增学位2400个。这将有效满足区域内适龄学生的入学需求,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供给。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经开三校

  强化医疗与养老服务,提升健康保障水平。3月18日,西安大兴渭水园医院项目试运行开诊,新增2000张床位,西安经开区运营三甲医院达到6家,千人口床位数达到19.54张,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大兴渭水园医院外景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居者有其屋”。今年,西安经开区将建成西安地铁2号线渭河车辆段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及创新花园二期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共提供约2827套房源,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此外,崇皇安置区工程也将竣工,可提供3147套住房,助力群众早日回迁。同时,秦御佳苑(二期)安置区项目将启动建设,作为西安经开区在渭北区域主导建设的首个安置社区,该项目将解决约300户村民的回迁问题,并为未来新拆迁项目储备回迁用房。

  优化公共交通服务,缓解“出行难”问题。西安经开区将对泾渭工业园和渭北工业园的定制公交始发站点与地铁的接驳方式、沿途站点设置及发车频次进行优化调整,最大程度缓解园区企业职工和居民的出行难题。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渭北工业园定制公交1号线

  增强交通便利性,改善道路通行条件。西安经开区计划建成元凤二路北侧规划路(正阳大道-建元三路)、建元四路(元凤三路-尚稷路)、明光路东侧规划二路(北三环一元鼎路)、凤鸣路(明光路-明光路西侧规划路)、明光路西侧规划路(凤鸣路-二环北路)5条市政道路,方便兴隆苑、白桦林晓、城市雅苑、海璟暖暖的宅等周边小区居民出行,并为经开三校等项目提供配套支持。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同时,完成凤城四路(明光路-太华北路)、凤城一路(未央路-明光路)、凤城六路(明光路-未央路)、常青二路(未央路-贞观路)4条次支路微改造,提高通行效率,规范交通秩序。

  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助力重点群体就业。西安经开区将运营4个高校就业服务驿站,举办各类就业活动70场次,提供2万个市场化就业岗位。工作重点将放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上,同时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持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2025年“春风行动”综合类招聘会现场

  增设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宜居性。西安经开区计划新建300个公共停车位,并新增1座公厕,旨在缓解区域内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同时提升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西安经开区将建成阳光馨园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等多元服务。该设施建成后,将惠及阳光馨园和车城温泉花园两个小区,共6947户、居民2.1万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西安经开区今年将办好10件民生实事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西安经开区公办示范性养老院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条件。西安经开区将完成北田街道尖角村给排水工程,惠及816户、3543名群众,满足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同时,滩王村尾水管网改造工程也将完工,惠及526户、2384名群众,提升村庄整体环境质量。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西安经开区将举办54场惠民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盛宴,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张海珊)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阿尔山:避暑胜地引游人

  • 盛夏里的向日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