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沐浴着四月的春风,苏州工业园区以改革促开放,再度落地重磅创新举措。4月7日,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航空前置货站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启用,意味着苏州企业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上海丰富的国际航线资源,也为园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写下“新释义”。
空运通道“再升级”
作为苏州开放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园区企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十分旺盛。一直以来,园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推出虚拟空港(SZV)、“空运直通港”、苏州航空货运中心等创新模式,有效保障外贸物流链供应链的顺畅稳定。
2024年,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国家出台支持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具备条件的长三角区域城市机场在园区建设前置货站”。在海关总署、中国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园区与上海机场集团、东航集团共同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的航空前置货站。
建设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是沪苏两地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园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开放和创新在这片改革热土上交织出新的乐章。
省时省钱“看得见”
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位于苏州工业园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内,属于苏州自贸片区核心区域,面积约2700平方米,其中,进港作业区约150平方米,出港作业区约2550平方米。前置货站开通专线对接上海机场货站PACTL和东航物流货站,实现国际航司全覆盖;通过业务模式创新,经由上海机场出口的货物,在苏州实现了货物安检、海关查验、服务规范“三个前置”,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
前置货站配备获得相关资质的航空安检专业人员,采用机场专用设备,对接上海机场信息化系统,将上海机场的安检和服务规范前置,也就是说货物在前置货站完成安检,驳运至上海后不再实施安全检查。采用转关模式在园区完成海关查验操作,通过电子关锁完成验封、拆封,同时加快推进实现自动验放、核销。引入上海化工院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本地为企业出具磁检、化工报告等鉴定材料,无需再至上海办理。
去年11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前置货站已试操作业务44票、18吨,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等,出口目的地遍及日韩、欧美等地区,物流时间较常规模式节约12-24小时,地面物流成本降低约10%-30%,切实为苏州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便捷优惠的“家门口”航空货运服务。
赋能企业“飞全球”
“我们主要生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出口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包括荷兰、德国等,每年空运货物量要达到2000-3000票。”提到前置货站的启用,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物流负责人杨婷连连点赞:“原来我们的货物运输到上海,在上海进行海关报关、组板、安检,流程相对比较复杂,现在只要送到园区的前置货站,完成一系列流程后,直通车去上海,直接就能上飞机,除了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外,也减少了时间成本。”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时效!”前置货站给企业带去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高明说:“本来在上海查验和安检,不仅需要排队,也会增加仓储成本,前置货站为我们公司的进出口业务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一次安检、一次海关查验’。”
前置货站给外贸企业插上“隐形的翅膀”,让它们在家门口“起飞”。未来,前置货站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高效的模式、更智能的运作,助力企业“货通全球、提速发展”,为苏州走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最前列、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贡献坚实力量。(唐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