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丨机遇新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丨机遇新疆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2025-04-05 10:15

  四月的新疆,绿意涌动,机遇如潮。从光伏电厂到智慧棉田,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处处跃动着青春的身影。

  当闯荡东南亚多年的创业者定居乌鲁木齐向中亚开拓市场、中亚青年跨越国境到乌鲁木齐定居就业、90后海归博士来到新疆投身新能源产业、湖南姑娘扎根南疆用镜头记录荒漠植绿奇迹……新疆的魅力,在于将时代叙事溶解为个体机遇的万千可能。

  真正的青春活力,总是出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和充满希望的地方。而新疆,正以包容开放的姿态,为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奋斗的广阔舞台,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开放前沿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费尔蒙公寓楼装修工程”“哈萨克斯坦铁米尔铁路公司车辆会计控制系统建设”……几乎每天,中亚采招网都会发布中亚五国采购、招标等项目的最新信息。

  截至三月底,通过中亚采招网获取信息并与中亚国家达成合作的项目,总金额已经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作为中亚采招网的创办者,马浩桓曾在东南亚创业做电商多年,谈及这次创业,他说,近年来新疆开放发展的步伐,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机遇潜能。

  马浩桓在推介讲解中亚采招网。本人供图

  2022年,马浩桓带着几个深圳的伙伴回到新疆乌鲁木齐——他的家乡。先后考察调研了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等地,随后又前往中亚五个国家。国内外巨大的信息差,让他亲眼见识了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无限潜力。

  在建筑领域搭建中亚交流合作的互联网平台,是马浩桓创业的方向,但在初期碰了不少壁。“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一开,政策利好传来,合作邀约接踵而至。”马浩桓说,个人选择与国家战略同频,时代红利自然转化为机遇。

  如今,马浩桓在塔什干设立了办公地点,不仅便于收集可靠信息,还会为当地政府、企业提供翻译等服务。

  新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也让更多中亚年轻人来到新疆寻找发展机会。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马赫米特库罗娃·阿依努拉·马拉托夫娜就是其中之一,2024年10月,马赫米特库罗娃入职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佳和众鑫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从事翻译工作。

  “现在中国和中亚的合作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是在新疆实现的,这里有很多机会,我想在留在这里。”马赫米特库罗娃说。

  说起和新疆的缘分,马赫米特库罗娃说是在一次旅游后爱上新疆的。新疆的安定与繁荣让她念念不忘,于是萌生了来新疆工作的念头。

  2024年10月,马赫米特库罗娃再次来到新疆,在这里体验到了“妈妈式服务”:工作人员帮她在线提交学历认证,公安民警现场核验护照信息……最让她惊喜的是国际人才公寓——60平方米的精装房,家电齐全,拎包入住。

  “如今,光是米东区就吸引了多家中亚企业入驻。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机会,让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安心发展。”马赫米特库罗娃说。

  王刚(右)在户外研究基地讲解实验基地功能。本人供图

  科创沃土

  “不深入企业一线、生产一线,绝对发现不了真问题。”3月20日,参加了新疆工程学院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开展的“百名博士驻百企”活动,王刚难掩兴奋,这次他不仅深入企业一线调研走访,更与当地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这位来自黑龙江鹤岗的海归博士,2022年通过人才引进加入新疆工程学院,主攻太阳能热利用与热储能研究。这片热土对科技人才的渴求,从一场持续40天的“人才攻势”可见一斑。时任新疆工程学院能源学院院长的李文亮得知王刚有回国意向,每天一通电话,全方位推介新疆的发展机遇。“李院长的诚意让我看到了新疆对人才的重视。”王刚回忆道。

  来疆两年多,王刚的科研事业驶入快车道。在校方支持下,王刚牵头申报的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3个项目全部立项,他也在2024年获评了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

  “刚毕业就能带队申请项目,迅速获得认可,这在我原来的规划里是不敢想的。”王刚说。依托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的发展东风,王刚团队在太阳能热储能领域接连突破,其中一个项目已进入结题阶段。

  两年多来,他先后建成高温固体热储能实验室、长时热储能技术研究实验室和户外研究基地,并组建校级科研团队。眼下,他正着手申报自治区级研究平台和科普平台。“新疆给了我超越预期的成长舞台。”王刚说。

  近年来,新疆新能源发展迅猛,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居全国前列。随着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消纳问题日益突出。新疆通过“疆电外送”和储能技术发展,有效提升了消纳能力,新疆新能源全产业链条得到充分发展。

  “即使在产业链下游,也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新疆为朋电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丰诚说。作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专攻新能源售电板块。

  3人的初创团队几年之间已经发展到50多人,还有了正规的售电交易大厅。杨丰诚说,自治区围绕“十大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完善产业链,企业只要对接新疆产业需求,就能找到发展空间。

  “公司成长过程中,科技部门也会上门指导,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平台。”杨丰诚说。如今公司的电力交易决策系统,正是在充分了解上下游需求后自主研发的。

  该系统可以将气象数据、电网负荷、发电预测等18类数据源汇成智能算法,能在15分钟内完成96个时段的电力调配,让每度绿电找到归宿,为电厂和用电公司提供更科学智能的供需决策。

  2024年,新疆为朋电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交易电量4亿千瓦时。当下,公司业务服务范围已经从新疆扩展至陕西、天津、四川、甘肃等省(区、市)。

  王晓涵(右一)带团过程中和游客一起合影。本人供图

  心安归处

  “行程定制师、优秀领队、剪辑、编导……我们想要招募热爱自由、肯干事能干事的同路人共同耕耘新疆旅游事业。”3月29日,王晓涵在朋友圈发布春招公告,为即将到来的新疆旅游旺季做准备。

  在王晓涵眼中,新疆旅游业正稳步向好。2024年底,文旅产业被纳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在文旅部门与行业协会的监督推动下,行业规范性显著提升。从业者们不再单纯追求流量,而是开始在服务和玩法上展开良性竞争。这种变化让王晓涵感到欣慰——这让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的王晓涵,看到了“用热爱深耕家乡”的前景。

  3年前,王晓涵还是北京某影视公司的编导,年薪可观,但始终觉得“漂”着。她走遍大江南北,每次回到新疆,她总会被家乡的壮美河山深深触动。“每一个新疆人都想让更多人看见这片土地的美,我也一样。”王晓涵说。

  于是,王晓涵回到了新疆一头扎进旅游行业,先是从旅游领队做起,到现在跟朋友合伙经营自己的旅行社,其间,王晓涵结识了很多和自己一样热爱家乡的伙伴。

  正是这份热爱,驱使他们在工作中不计成本、倾尽全力。从自费配备专业旅拍设备,到为游客递水拎包,再到如今系统培训团队,要求所有领队熟练掌握正确的文化讲解。

  “领队不仅是向导,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王晓涵笃定地说。如今的她工作繁忙,因扎根故土、投身热爱,内心却比任何时候都更踏实。

  李鑫(左二)和艾青(左一)为达里雅布依乡的乡亲拍摄农产品宣传片。李胜摄

  近年来,随着来到新疆的人越来越多,“新疆宣传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从湖南来到新疆的95后李鑫,自从扎根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成为一名基层干部后,就自愿当起了“新疆宣传员”,她不仅亲身参与到达里雅布依乡的植树工程中,更用镜头记录下了这珍贵的过程。

  纪录片《沙漠小镇的守护——达里雅布依植树记》,就是李鑫和丈夫艾青联合制作的,记录了达里雅布依乡群众为了守护家园、对抗沙漠化种植梭梭树的故事,获得了科普中国2020年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微视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很多乡亲看到我们拍的纪录片很感动,他们从来没在网络上看到过自己,这也让他们备受鼓舞,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对的事。”李鑫说。

  工作之余,李鑫夫妻俩经常用镜头为乡村帮忙解困。为乡亲们在沙漠种植的人参肉苁蓉拍宣传照、拍摄达里雅布依乡的老物件等,通过记录达里雅布依的变化,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就觉得很值得。

  李鑫说,在她的身边有太多令人动容的故事:退休后仍坚持义务宣讲的买吐送·卡斯木老人,自费教授书法的文化馆馆员,为村民排忧解难的驻村干部……

  “正是这些平凡人在各自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让新疆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她自己,也始终怀揣着同样的信念——“我要用自己的双手,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我的价值。”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宏磊)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京开幕

  • “中山大学”号上的科考日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团队的汪程远副研究员,携手香港大学等机构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中玄武岩岩屑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该研究不仅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热演化历史的认知,也为解释其他无大气、小型天体的火山活动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08-26 10:2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