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们的课堂在科创园区”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我们的课堂在科创园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03-27 09:08

  深职大与深圳科创学院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培育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我们的课堂在科创园区”

  罗志江有时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高新企业“上班”。

  有这种“错觉”,是因为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未来技术学院)罗志江和同学们长期浸润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专注于实战项目。

  前不久,罗志江团队在快递物流行业调研时发现,山路运输存在安全隐患,仓储物流效率不高。“智能小车”是学院工程原理课上的团队合作项目。他们希望借此项目做出一辆精准探测周围环境的“智能小车”,为破解山路运输难题提供方案。

  他们尝试了超声波等多种技术,但“智能小车”仍难以精准探测周围环境,反应速度和精度也达不到预期。他们到附近的公司求教,并参考企业的激光雷达技术等,对“智能小车”周边环境进行实时建图,从而让“智能小车”实现精准避障,提升运输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

  2021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联合深圳市南山区政府、深圳科创学院创建了未来技术学院,国际知名的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担任创始院长。未来技术学院结合大疆等高新企业的人才培养经验,开展新工科教育改革,助力培养具备卓越创新能力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学院,采访其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打破校企边界,在真实工程、商业环境中浸润成长

  “我给很多刚毕业的工程师做培训时发现,他们对产业实践缺乏深入思考,对很多行业广泛应用的新技术缺乏了解。”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冬军曾在大疆等公司任职,经常为新员工做培训。

  这触发了张冬军的深思,工程师培养端与产业需求端之间为何存在鸿沟?

  “当前现代技术、产业快速迭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端更需紧跟产业端变化,努力与产业深融互促。”在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文首文看来,这需要应用型高校改变相对独立的传统育人环境,打造与产业发展同步成长的师资团队。

  未来技术学院将培养环节前置,倡导学生在工程、商业实践中观察、学习和融入。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在校园中,而在南山区云科技大厦。学生拾级而上,便能直接访问云鲸、广和通等高新企业。大厦旁就坐落着石头科技等独角兽企业,传音控股和优必选科技的总部大楼正拔地而起。

  处于硬科技企业的生态圈中,学生随时随地能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气息。“每天都充满挑战和新鲜感。”罗志江在中午吃饭或下楼喝咖啡时,周围热议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创业项目、仪器优化等。

  虽然这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文首文认为,利远大于弊,“学生在真实的工程、商业环境中浸润成长,将来上岗后能迅速‘上手’”。

  为力求模拟真实企业的运作环境,未来技术学院正将传统标准化训练的实训室,升级为“产品设计制造的支撑体系”。学生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设计、制造非标准化产品,遇到困难时,实训指导教师可提供个性化指导等。

  这也折射出未来技术学院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努力。如何将产业前沿动态无缝引入学院?学院除了强化校企深度协同,更注重引进产业经验丰富的教师。目前,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9%,多名教师具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经验。凭借在产业、教育领域的丰富经验,很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工学一体”践行到位。

  鼓励自主探索,在实战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在工程原理课上,未来技术学院学生黄志雁与同学团队合作,动手完成“设计一辆小车”等任务。

  问题成为他们知行合一的“驱动器”。“智能小车”多路舵机运行不稳定,他们多番尝试后,还是难以破解。导师王伟适时提醒说:“你们有没有考虑过驱动板承受能力等硬件问题?”这一问,让黄志雁团队觉察到之前的疏忽。他们给小车新增一块驱动板,冲过难关。

  “每个项目都如同闯关,我们在很多问题的‘毒打’中锻炼成长。”黄志雁原来内向寡言,如今的他善于开展团队合作,并敢于当众表达想法。

  “传统工程教育注重授课,对学生个体问题和需求关注不够。老师按学术逻辑向学生讲授原理、方法论等理论,部分学生感觉所学与真实产业、实践关联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张冬军认为,学生在实战项目中遇到问题时,恰是开展工程教育的绝佳契机,“学生此时学习效率很高,所学与所用有机链接,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也是工程教育的重要价值”。

  “‘假把式’难以练出真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将学生视为生产线上的产品,每一步都严格遵循既定规则。我们应坚信学生的自我驱动力和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探索、勇于创新。”文首文强调,未来技术学院将传统的项目式教学(PBL)升级为项目驱动教学(PDL),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一个复杂主题出发,通过市场调研等实践活动,逐步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路径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需要靠自我驱动、自主探索去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发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学习的乐趣,成长为初级产品经理和创业者。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回应产业对优秀工程师的迫切需求,也是李泽湘带领未来技术学院进行的探索突破。他们深入调研分析初创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参照初级产品经理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构建产品经理的能力素养模型,设定人才培养重点和教学模式。

  技术人文并重,用技术创造美好生活

  “真正的创新,必须以人为本。”教师黄伟贤曾多次参与未来技术学院的课程研发。他观察到,过去很多学生在设计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实际需求。

  “‘目中无人’的产品设计背后,是部分学校在开展工程教育时,偏重知识、技能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和全面发展。”黄伟贤反问道,“眼中只有技术的工程师,怎么可能设计出充满人文情怀的产品呢?”

  未来技术学院这群创立者想努力跳出传统工程教育的“框”。他们注重激发学生的同理心、探索欲、冒险精神、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实用技术、人文情感并重的教育,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充满人文情怀的创业者。

  在这里,学生不但要学习掌握技术解决方案,更要学会深入调研用户真实需求,用设计思维探寻问题的内核,努力创造出既富有创意又充满人文情感的产品。

  创立者希望未来技术学院这个“熔炉”,能把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勇于挑战、奉献社会等品质融入学生血脉中。如何融?未来技术学院引入陆亚明等产业经验多、情绪感染力强的导师,让他们发挥好激发启迪的作用。

  “咦,怎么有烟味?”罗志江在工程原理课上,接反了电子元器件正负极,电机驱动板被烧坏。老师没有训斥他,而是给他充足的实验材料,鼓励他不要怕失败,继续多尝试。

  “教师不应居高临下地‘教’或‘给’,而应像溶液中的化学物质般,包容、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自主学习。”文首文在近两年的探索中看到,很多学生变得更加敢于冒险、勇于挑战,团队协作、共情等能力也快速提升。

  在设计与自然课上,罗志江和同学来到深圳大沙河公园,仔细观察飞行生物。在户外学习中,教师段毅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结合飞行生物特性,给10岁孩子设计玩具。

  学生们赶忙设计问卷,到小学门口访谈学生和家长。他们分析发现,部分10岁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工作忙,孩子们渴望更多亲子陪伴。基于这一情感需求,结合观察飞行生物时的灵感,学生们构想出猫头鹰小博士故事机这一创新产品。这款产品不仅能辅导课程,还能通过摄像头和语音功能,帮忙碌的家长陪伴孩子。

  “技术创新是为了服务于人,因此用户角度是设计思维的精髓。”李泽湘力主将这种设计思维融入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到一线去捕捉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痛点,并用创新思维和技术去服务于人。(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连燕纯)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