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平珍:“传承发展藏戏,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平珍:“传承发展藏戏,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2025-02-26 14:54

  平珍在国家大剧院前留影。

  平珍(右三)表演藏戏《卓娃桑姆·寻王》舞台照。

  “回想最初接触、学习藏戏到今天,喜忧参半,苦乐交融。坚持到现在并愿意为之付出全部,是因为藏戏艺术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梦想,对我的整个生命,意义非凡。”自治区藏剧团青年藏戏演员平珍说。

  2024年底,在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中,自治区藏剧团藏戏《卓娃桑姆·寻王》,斩获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大奖。该剧主演青年藏戏演员平珍被授予“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青年传承人”称号。

  平珍与藏戏的渊源,得说起她小时候随家人到罗布林卡看藏戏演出的经历。那会儿,高亢的唱腔、演员优美的身段、古色古香的面具,藏戏的独特魅力和神秘感,令年幼的平珍深深着迷。

  11岁那年,平珍通过全区藏戏班的招生考试,正式与藏戏结缘。此前,她除了觉得好玩、好看,从未想过作为一名藏戏演员不仅要学习戏曲唱腔,还要练习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身体条件。

  “练习身体的柔韧度,成为我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每次压腰、掰腿、掰胯的基础训练都是痛苦而难忘的经历。”如今再回想,那段时间带给平珍的是夹杂酸涩的苦楚。

  没有哪个好演员,不是经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难历程练就的,平珍当然也不例外。那时,对平珍挑战最大的要数掰腰训练。她记得,有几次当她做完基础掰腰动作后,脸部、颈部都不同程度出现红疹。甚至有几次,她还有过晕厥现象。“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她说。

  平珍坦言,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面对挫折,她也曾想过放弃,逃往舒适区。为此,她曾多次打电话给母亲,求母亲将她接回家,都被拒绝。

  “当时的我也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一再拒绝我的请求,而且那么坚定地让我继续坚持。”那时的平珍对母亲多有不解。

  “人生中的一些困境必须要独自经历、承担,一旦跨过去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这是那会儿,平珍和母亲在每日早晚的一通电话里,母亲常对她说的一句话。

  “可怜天下父母心!”长大后的平珍才慢慢理解母亲,因为母亲跟她说,假如当时真的接她回家,母亲怕她在未来的人生中成为一个习惯退缩的人。“如今,我非常感恩母亲,因为她,才有仍在坚持的我。”平珍说。

  在之后漫长的学生时代,平珍渐渐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心态与身体,渐渐提升自己的各科成绩。直至毕业分配到藏剧团工作,平珍面临的又是全新的挑战。“我在初心信念的驱动下,不断突破挑战,寻找自己的立台之道,内心则暗自种下希望,努力成为像班典旺久和美朵老师那样德艺双馨的藏戏表演艺术家。”她笑着说。

  从艺15年来,平珍的坚持与努力获得成果,她一步步从群演到配角演员,再到主要演员。在继承发扬藏戏艺术的同时,平珍也不忘传播推广西藏文化。这些年她个人和参与剧目获得多项自治区和国家级荣誉,这让她始终铭记自身担负的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要作好表率,当一个自尊自爱、自珍自重,时刻充满正能量的人。”平珍的话语坚定又充满力量。

  “在这样一个信息与网络纷杂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放下手机,安静地去看一部藏戏呢?”平珍常思考一些文艺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她说,藏戏的发展不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更需要守正创新,找到一个突破口,“而我始终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她说。

  当今的藏戏艺术已然从广场戏走进了剧场、搬上了舞台。这对于藏戏演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1年,改编传统藏戏《文成公主》正式复排,平珍成为饰演文成公主的演员。

  当时的平珍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相较于十几年前的老版本,前辈艺人们的高超演技是她无法超越的,而且这次改编的藏戏《文成公主》中,公主年龄设定为16—18岁。作为年近30岁的演员,如何从体态、动作的演绎,让自己更加接近角色的原型,成了平珍在台下琢磨最多的事情。为了这部剧,她减重12斤。

  这些年,平珍用一种近乎执拗的方式,坚持在留住藏戏艺术“根”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努力塑造符合时代审美的精品力作。她说,过去藏戏唱腔以传统唱腔为主,而现在,为使人物情绪更加饱满,走入剧场的藏戏会借助更多音乐唱腔,这就要求演员不仅要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还要求演员通过音乐唱腔更好地传递情感、更准确地塑造人物、更全面地推动故事情节,最终更好地服务当下的受众群体。

  平珍说:“藏戏已经融入我的血液,甚至骨髓中。无论台前幕后,执着从艺,方能始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传承并发展藏戏,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图/文 记者 晓勇 见习记者 冯琳琳)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