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手机,会“脑腐”?别信!
首页> 地方频道 > 正文

用手机,会“脑腐”?别信!

来源:羊城晚报2025-02-21 10:53

  克莉斯汀

  2024年12月,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消息,称通过专家团队结合公众意见,他们评选出2024年的经典“年度词汇”是“脑腐”(brain rot)。很快,网络上便有了过度使用电子屏幕会导致“脑腐”的言论。

  什么是“脑腐”?使用手机等电子屏幕真的会导致“脑腐”吗?专家对此作出了相应解释。

  热词关注“信息过载与娱乐内容过度消费”

  “脑腐”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854年,在亨利·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中首次出现。当时,梭罗记录了自己在自然环境中过俭朴生活的经历,并在结论中批评社会倾向于贬低复杂或多义的想法,而偏好简单的内容,认为这表明了人类精神与智力的普遍衰退。他写道:“当英国致力于治愈马铃薯病时,难道没人试图治愈更广泛且更致命的‘脑腐’吗?”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脑腐”的本义是“用来描述在大量消费无意义娱乐内容后的一种精神疲劳或智力下降的状态”,它也被用来形容可能导致这种恶化的内容。

  有语言专家指出,“脑腐”一词的使用频率在2023年至2024年间增长了230%,它可能因描述人们在过度消费低质量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内容而受到的某些精神影响而获得了如此高的关注。

  牛津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478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大学出版社之一,隶属于英国牛津大学,现有雇员6,000余名,分支机构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该出版社每年出版物超过6000种。除了出版发行优质的教材以外,还致力于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积极发展电子出版来引领教育。此次他们通过37000人参与的投票评选,从6个能反映过去一年塑造社会情绪和对话的关键热词中,选出了“脑腐”一词。牛津大学出版社解释称,“脑腐”反映了现代生活中过度使用屏幕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电子娱乐盛行的时代。这一术语的选择也凸显了人们对信息过载和娱乐内容过度消费的关注。

  “科技恐慌”没有科学依据

  该评选结果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人们的普遍担忧,有人表示,“线上(网络)世界”是否真的会改变大脑结构、削弱专注力和记忆力、降低智商?英国有媒体因此刊发了标题为《刷手机真的会让“大脑腐化”吗?》的文章,采访了牛津大学专门研究科技对认知和心理健康影响的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教授。但安德鲁教授表示,大脑的衰退完全取决于时间和生活,他说:“我不认为科技中存在比生活本身更具破坏性的力量。”他认为一些低质量的研究很容易迎合部分人对科技的偏见,并借此炒作,夸大解读。与此同时,也有多位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拿出了自己的研究和相应观点,认为相关的“科技恐慌”并没有依据,刷手机等屏幕使用行为至今仍没有证据显示会让“大脑腐化”。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实验脑研究教授谢恩·奥马拉指出,曾经出现的一种关于“使用电子邮件能降低智商”的言论其实只是一篇媒体通稿,并无实际研究支撑,且文中提到的所谓“智商下降”也只是短暂注意力分散效应被夸大。

  他同时还指出了一项关于“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研究的局限性:“问题性互联网使用”可能导致大脑结构变化的研究,本身是针对有网络使用问题的个体,且无法确定其因果关系。他说,人的大脑本身就在不断变化,“也许是因为有些人本身的某种特质导致他更容易过度上网”,他还认为,我们现在批评自己沉迷社交媒体、刷可爱动物视频、关注明星动态或体育赛事集锦,其实是一种“缺乏历史观”的表现。他说:“人类一直都容易分心,一直都喜欢短暂的慰藉。”

  学会聪明地使用电子屏幕

  文章中还提到安德鲁教授在2023年进行的一项关于“屏幕时间对儿童大脑的‘功能连接性’(不同大脑区域之间的沟通方式)的影响”的研究,在分析了美国近12000名9到12岁儿童的数据后,研究人员认为,孩子们的屏幕时间并未对大脑的功能连接性带来负面影响,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自我报告也没有负面影响。

  安德鲁·普日比尔斯基团队的研究还显示,“科技恐慌”是基于情绪发生而非证据。“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会发现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机、家里有高速互联网的年轻人,他们的整体幸福感更高。在多个心理健康指标上,他们自我评价更幸福。”

  另一位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认知发展与病理学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弗朗克·拉穆斯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人类的IQ(智商)是否真的在下降。他证实,确实有数据显示,20世纪时人类的IQ得分在全球范围内有持续上升,但到了千禧年左右,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但这种“平台期效应”早在预料之中,因为人类大脑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他表示,电子屏幕只是一种媒介,真正重要的是内容。就像柏拉图曾担忧书写会让人变笨,而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在适应新环境。

  哈肯萨克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病学系主任加里·斯莫尔在接受采访时,也明确指出,人类更需要学会合理使用电子屏幕。斯莫尔长期研究数字技术使用的潜在危害和益处,他的研究表明,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数字技术有积极作用,如保持联系、提高效率等,还能刺激大脑。他说,“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使用数字技术或电子设备会导致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在负面影响方面,他认为某些平台和内容可能具有成瘾性。但他认为,手机只是工具,其使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放下手机,这些影响就会消失。他表示,与其因为担心“脑腐”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甚至可能影响育儿能力),不如学会聪明地使用电子设备。“很多被归因于‘屏幕使用’的负面影响,其实除了内容的质量问题,还因为它占用了本可以用于其他有益活动的时间。”

  羊城晚报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长沙:检修农机备春耕

  • 春耕牛市供销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