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春节假期,记者来到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北塘村,看到一拨又一拨人接踵而至,人头攒动,好生热闹。正值冬季,虽然缤纷的花海还未绽放,但人们在这儿仍能找到各自的乐趣,孩子们在生态大棚里提着篮子采摘新鲜草莓,年轻人在生态果饮吧边喝果饮边晒太阳,在“鲜北塘”三鲜面馆外人们排起长队等待品尝一“海”碗特色三鲜面。“一天下来接待的车子就有上千辆,今年村经营性收入有望超千万元。”该村党委副书记傅春旺笑着说。
傅春旺的这笔账是怎么算出来的?他指着种植基地说,近年来,村内成立了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北塘果蔬”系列商标,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建立全省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地,加强良种引进、高效种植、精深加工等技术支持,打造出北塘草莓、火龙果、甜橘柚等“明星产品”,果蔬产值连创新高。记者走进现代化的草莓种植大棚,正是寒风瑟瑟的时节,草莓棚里却是温暖如春的景象。大棚内宽敞明,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植株种在盆里、长在水里、挂在空中,星星点点的红色果实点缀其间,煞是可爱。
“村内刚开始种植草莓的时候,村民普遍信心不足,于是村党委书记苏德生个人承诺每亩草莓保底收入1.2万元,并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给大家吃下了‘定心丸’”傅春旺说,“现在北塘出产的草莓50元/斤,高出市场价格15元,还供不应求,主要是品质好。”以红颊草莓为例,按照亩均3万元至4万元收入来算,年销售额就可达1000万元。连续6年,北塘村特色果蔬销售额以每年超10%的速度增长,2024年达2325万元。傅春旺表示,“北塘村能持续平稳地发展,关键得益于我们对整村土地进行流转,让农民土地入股成为股民,既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又保障了村民切身利益”。
在园区里的“鲜北塘”三鲜面馆,记者见到了北塘村党委书记苏德生。他正在跟餐厅的工作人员讨论假日期间接待客人的注意事项。据当地人介绍,北塘村的发展离不开苏德生,他早年离家谋生,创立山西圣亚集团,从事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事业做得风生水起。2008年,苏德生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毅然决定回乡担任村主职干部,不仅一心扑在村里工作,还个人先后无偿拿出3亿多元,带领村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打造“花果飘香”田园综合体,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他个人获得“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北塘村也获评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浙江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等称号。
“清江三鲜面是乐清人忘不了的家乡老味道,去年‘十一’面馆开业以来,生意火爆,特别是春节期间很多回乡人员特地赶来吃!”苏德生表示,为了让清江三鲜面更出圈,他们请专业餐饮团队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升级,还研发了系列特色配套菜品。“以前大家过来玩,可能转上半天就走了,但这碗面将大家留了下来。”苏德生说,单一的果蔬采摘产业受空间限制,到一定阶段会陷入发展瓶颈,必须选择一些可向外拓展的产业,才能持续发展。“现在日均售出300余碗,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50万元,并增加村民收入144万元,接下来,1—2年时间,我们将在周边地区开设30家连锁店,届时销售额能过亿,同时通过建立本地食材供应链,从而使‘一碗面’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农业产业也要延链补链,除了果蔬种植、三鲜面这些“接地气”的产业,还有“‘花果北塘’生态果饮吧”和“北塘研学基地”这样“高大上”的新产业。苏德生告诉记者,去年,北塘村高标准打造“花果北塘”生态果饮吧,研发“橙意火龙果汁”等24款果蔬饮品及“浪浪碗”特色凉茶。原材料选自园区当季出产水果及村内种植的金钱草等中草药,以“无添加饮品+原生态风景”经营模式,满足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向往,2024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成为市里新晋网红打卡地,累计吸引消费者超2.2万人次,日均销售额达7500元,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村里还专门出台包括租金、股金、薪金、养老金、保底金与医疗保险在内的‘五金一险’惠民政策,让村民们人人享受到发展红利,人均年收入从10年前的1.5万元增加到6.7万元”,说到此处,苏德生自豪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北塘村邺岙片,记者眼前看到都是“青砖、青石、青瓦”的田园风光,房前屋后、边边角角还种满了牵牛花、鸡冠花、指甲花,地上的绿植都是金钱草、车前草、绞股蓝等中草药,满满的农村味,勾起了人们儿时的乡村记忆。据悉,邺岙片2019年并入北塘村时,村内矛盾多、环境脏乱差,通过实施“新村蝶变”计划,风貌美了、产业强了、治理好了。
记者不禁好奇,十几年前在当地人眼中“资源少、环境脏、百姓穷的落后村”是如何华丽蝶变成如今的“明星村”?这样一个“明星村”的成功经验如何赋能全国其他类似乡村?
清江镇党委书记张亚平告诉记者,“我们党委政府主动当好村社发展的‘服务员’,有呼必应,一起帮助争取政策、争取指标,尽最大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支持村里集中精力抓发展、抓建设。”
“北塘的华丽蝶变是‘千万工程’在乐清的生动实践,是一种可学习、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我们将推广‘北塘经验’引领更多村庄走好振兴之路。”清江镇联乡领导郑翔(乐清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农村要发展,能人带动是关键,要积极招引像苏德生一样“有情怀、懂经营、无私心”的能人回乡助力发展,并全力以赴支持他们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特别是对于像北塘一样的“明星村”,要进行“提级帮扶”,做好智力支持、政策支持、信心支持。下步,还将推进“大北塘”联村抱团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共富。
记者手记:北塘村,曾是一个资源少、环境脏、百姓穷的落后村,“村民房屋破,泥路蹚着过;干部干着急,出外把头低”是从前村庄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村里曾办过电镀厂,到最后只是富了老板、脏了环境、苦了群众。在“千万工程”指引下,20年来,北塘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步实现人居环境大提升,绿色产业大发展,全面振兴大变革。如今的北塘“一年四季花常开,春夏秋冬果飘香”,真正在“好风景”里拥抱“好生活”。在北塘土地上,这里的每一处景,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处处蕴含着最生动、最真实的乡村振兴“北塘答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