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闽宁新貌赓续山海情长|新春走基层·蹲点笔记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闽宁新貌赓续山海情长|新春走基层·蹲点笔记

来源:经济日报2025-01-29 16:53

  新春佳节,塞上江南宁夏呈现出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处处张灯结彩,人人面带笑意,远处不时传来烟花爆竹燃放的响声。

  踏着欢快的节奏,记者从银川市区驱车,沿着巍峨的贺兰山朝西南方向驶去,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

  “山海若比邻,闽宁一家亲”。在乌玛高速公路闽宁出口,张贴着这样一幅既醒目又暖心的横幅,上方矗立着一个红彤彤的中国结。

  近30年来,这里从无到有、由村升镇、声名远播,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沧海桑田之间,闽宁镇成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鲜活例证,激发出感人至深的山海深情,全镇6万多名居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家庭主妇变身电商主播

  环形直播灯、手机支架、话筒……走进闽宁镇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闽宁巧媳妇脱贫创业超市”,网络直播设备一个不缺。枸杞、山羊奶、沙棘原浆、决明子等宁夏特色农产品排列整齐,福建的银耳、菌菇、水果干、海产品等也琳琅满目,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员工马燕正跟同事商量选品、直播等事宜。

  “我的老家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马燕说,“我原来成天围着灶台、管着娃娃,老公在外打点零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情况在2019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禾美(宁夏)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美佳响应号召,创建了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打造集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创业孵化、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扶贫示范基地。

  “两个100%”和“三个90%”,令徐美佳印象深刻。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成立之初,员工100%是闽宁镇的移民、100%是留守妇女,90%是建档立卡贫困户、90%是回族妇女、90%是低学历低收入人群。

  马燕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最开始主要做拣选、打包等简单工作。如今,她已实现从一名家庭主妇到带货主播的华丽转身。

  “懵圈”。在交流中,马燕好几次用这个词形容她曾经遭遇的尴尬。

  “刚到这里时,我连手机都不怎么会操作,用电脑更是只会开关机,平时也基本只会讲方言,还比较害羞。要跟全国的网友交流,起初总是惴惴不安。”马燕向记者坦言,自己虽然是一名“90后”,但只上过小学,一度担心把事情搞砸了。

  世上无难事。她有时间就翻字典,还向上学的儿子“请教”生词,练习说普通话。“怕人家笑话,我就在家里对着手机模拟直播,对面摆几个小板凳,让我的孩子假装是顾客。”谈及6年来的点点滴滴,马燕如数家珍。

  “以前我们这边提起‘掌柜的’,指的就是家里的男主人,因为能管钱、管事嘛。如今我一个月也能挣好几千块,有时候比我老公挣得还多,家里新修了房、买了新车。老公有时候也喊我‘掌柜的’呢。”马燕高兴地说。

  在多方支持下,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聚焦“电商+农业”“电商+旅游”,年均销售额达1000万元,直接带动近百名、间接带动千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闽宁协作,更离不开这片热土上的每个人。”徐美佳说要饮水思源,既促进自身发展又要回馈社会。

  2024年,闽宁镇识别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68户319人,为全镇政策性移民及脱贫户监测对象发放交通、产业、务工奖补等补贴970.3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87个,帮扶车间累计用工338人,人均增收3000元……

  如何深化闽宁协作,进一步抓产业、稳增收、优保障是宁夏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大事。春节前夕,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邑飞来到闽宁镇调研。在闽宁禾美电商帮扶车间,李邑飞勉励大家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用好闽宁协作资源,学习先进理念,在搭建更高平台、甄选合作伙伴、打造电商品牌上下功夫,实现从“卖得出”向“卖得多”“卖得好”转变。

  蔬菜大棚里的无声较量

  室外寒气袭人,棚内温暖如春。闽宁镇园艺村设施大棚采摘园里,不同品种的蔬菜绿意盎然,各类果实长势喜人。

  “请尝一尝我种植的小番茄,味道怎么样?”

  永宁县红意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雅铃随手摘下几个香妃12号樱桃番茄,用纸巾擦了擦,热情地递给记者,眼神中满是自信。“不用洗,干净得很!”

  放在手上,浅红色、淡黄色的果子新鲜饱满。拿到鼻尖,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放至嘴里,酸甜可口,汁水浓郁。

  “味道很好!”记者不由得点赞。

  “不只你,好多人尝过后都不约而同这么说呢。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马雅铃告诉记者,为了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大棚里采用了集约化育苗、立体吊蔓、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护等新技术。

  园艺村设施大棚采摘园中区28号大棚门口,悬挂着“闽宁特色植物科技合作基地”的金色牌子,由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闽宁镇政府、永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共同支持。

  普罗旺斯替代,山东西贝隆基农业发展公司;普罗旺斯,荷兰德奥特种业公司;铁球,浙江道济农业科技公司……占地约1.5亩的大棚内,一字排列着12种秋冬茬品质型番茄新品种,旁边的挂牌上清楚地标写着品种名称和品种来源。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品比试验。

  “总共有两千多株,是2024年10月定植的,目前长势良好,不久就能成熟了。”马雅铃说,品比试验旨在通过抗病抗逆性、产量、果实品质、口感风味等方面的对比,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且适合于目标市场需求的鲜食口感型番茄品种。

  园艺村设施大棚采摘园总占地673亩,目前共建成大棚240个。全部采用新型钢架和保温材料,不仅绿色节能环保,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等品比试验完成,就能挑出最适合的品种进行推广,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当新农民,要吃科技饭。在该园区,张贴着一张闽宁协作党员科技专家服务队的信息,上面标注着食用菌、南果北种、滩羊等领域专家的姓名、服务领域、手机号、微信号,其中福建专家还被特别标注出来。“有问题我们随时沟通,专家帮扶随时在线。”马雅铃说。

  每年,闽宁镇都邀请福建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传授新品种种植技术,带动大棚种植户增收致富。据介绍,红意农业专业合作社已通过闽宁合作项目,引进长果桑、福红李、黑花生、彩色土豆、流星蜜瓜、水果西红柿等优良果蔬新品种,筛选出适合闽宁镇种植的10多个新品种进行推广。

  马雅铃的老家位于固原市西吉县,“三年两头旱、中间风沙愁、人畜辛劳苦、十种九不收”是西海固一些地区的真实写照。1994年,正上小学四年级的马雅铃随父亲来到闽宁镇,1996年她全家都迁了过来。

  “我们可以说是闽宁镇最早的一批移民。这边虽比老家好一些,但当年风沙大、条件差、人也少,确实是一片干沙滩。有时候正在吃饭,一阵风刮来,碗里、嘴里都有沙子。”回忆起30年前,马雅铃感慨地说,今昔对比变化太大了。

  2024年,蔬菜瓜果种植面积5022亩,产量1.65万吨;发展特色养殖,肉牛存栏达2.8万头,羊存栏11.3万只;优化1.6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管理模式,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产量达648吨……闽宁镇坚定不移育产业、促振兴,力推“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村村有大棚、户户有收入”,让老百姓的光景越来越好。闽宁镇镇长吴鹏表示,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增效益,持续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从“靠天吃饭”到走上康庄大道

  闽宁新貌展示中心,位于闽宁镇政府对面,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镇史馆”。展示中心讲解员刘乐说,新到的外地人总把这里当作打卡点,本地群众也把这里当作忆苦思甜的好场所。

  一张张照片、一处处模型、一幅幅图表,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到移民们以往在老家“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生活困境,也了解到在这片异地他乡白手起家的艰辛,更体会到当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闽宁镇原隆村的一处快递代收点,工作人员马云素正忙着将快递入库、出库。柜台前,好几个村民排着队,凭取件码等待取件。

  “如今,村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也喜欢网购,天南海北的快递源源不断涌来。临近春节,每天都有超过1000个快件。”马云素说,化妆品、衣服、食品都有,甚至包括孩子的寒假试卷。

  “大家赶紧踩着哪吒的风火轮,来拿快递,不然我们这里都快堆满啦!”快递代收点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边幽默地念叨着,一边用手机拍摄着快递架上的物品,准备发到抖音里,提醒村民来取件。

  原隆村是“十二五”时期永宁县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村,村里的居民有约1万人,主要来自固原市的原州区和隆德县。

  68岁的张桐喜笑颜开,把4个用泡沫箱装起来的包裹搬到自家的电动三轮车上。他说,子女在外地工作,从网上给他买了各类年货。“东西先到,人随后就回。”张桐是从隆德县搬迁过来的,他说如今生活有保障,自己主要带孙子、料理家务,感到很幸福。

  穿行在原隆村的葡萄长廊、花海长廊,道路宽敞洁净,路边草木疏密有致,白墙灰瓦的一座座小院排列有序,呈现出“江南小镇”的风貌。老人们聚在路口聊天。今年66岁的村民李进财说,大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希望未来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速达到18%以上,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9312.56元,增长8%;闽宁中学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闽宁镇卫生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2024年,闽宁镇蓄力突破、倾力惠民,民生福祉实现持续增进。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闽宁镇原隆村,感慨地说:“闽宁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个宝贵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做一个示范,实现共同富裕。”

  “总书记讲话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聆听。感到很振奋,也坚定了扎根于此、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提起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马雅铃记忆犹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亲自擘画、强力推动下,福建和宁夏两省区坚持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闽宁协作结出了累累硕果。闽宁镇由此得名,也因此发展,更为各民族在团结奋斗中共同繁荣发展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记者采访时,宁夏飘飘洒洒下起了大雪。瑞雪兆丰年,有理由相信,在金蛇狂舞的蛇年,这片热土一定会再创佳绩、再谱新篇。(杨开新)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