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春运路上,他们护您回家!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春运路上,他们护您回家!

来源:新华社2025-01-29 14:57

  新春之际,许多人或已奔向阔别已久的故乡,或已在家中与亲人团聚。

  春运路上,总有许多生动的身影,扎根一线,坚守岗位,传递别样年味和温暖。他们的身影,定格成辞旧迎新之际最美丽的风景线。


  ■扎根吕梁山区 保障铁路畅通

  山西吕梁山间的太兴铁路,是革命老区百姓出行的重要铁路通道。岚县综合维修车间肩负着这条铁路中近200公里线路以及129组道岔的养护重任。在这里,即将退休的老工长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线路工,似沙棘般扎根山间,守护铁路安全。

  霍高能,工务“新苗儿”,甘肃小伙,扎根岚县,无畏恶劣天气,打磨钢轨、防洪防断,护列车周全,刚来工作便夺得“工务专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要强却也不舍得师父离开;刘工长,工务“老手儿”,这是他工作的最后一次春运,春运后便退休,他三十四年如一日,用兰州面、沙棘汁、钢轨切片传递期望,“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成为他教导徒弟的工务“指南”。

  春运开启,师徒面对分别,将情感化作对铁路工作的坚守与传承,尽全力保障铁路畅通,让列车满载希望驶向归途。


  ■坚守站台车间 寻回旅客遗失物品

  丢东西,是春运期间很多旅客都曾有过的遭遇。在河南郑州东站失物招领处,一间不大的屋子里摆放了约9000件遗失物品。

  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旅客丢失更多的东西也从衣服、被褥变成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这类高价值产品。春节临近,每一件行李和他们的主人一样,都在等待“回家”。

  郑州东站失物招领处的工作人员们,每天都在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遗失物品早日和各自的主人团聚。


  ■投身春运一线 “钢轨医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在繁忙有序的铁路春运幕后,有一群“钢轨医生”,他们手推探伤仪、驾驶探伤车,用多种超声波检查钢轨状态,判读复杂波形识别钢轨伤损。

  寒冬时节,他们奔野外、上大桥、钻隧道,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就有他们为钢轨“问诊把脉”的身影。

  春运期间,列车开行密度大增,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他们投身春运一线,尽心尽责,用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守护钢轨的健康,为广大旅客平安出行铺就安全之路。


  ■坚守春运航线 海上乘警守护旅客归途

  渤海湾水域将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开,20世纪90年代起,既可载客又可装载大型货车的大型客滚船投入运营,将两地往来的时间比陆路绕行缩短了一半多。

  在这条航线上,有一支特殊的海上乘警队伍,他们常年漂泊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守护旅客安全。

  渤海湾轮渡是很多货车司机、上班族、经商者往返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出行选择,春运期间,这条航线变得更加繁忙。

  一条航线连着一条回家的路,也承载着每个人心中的温暖与期待。在这条航线上,乘警就像一道温暖的风景线,默默守护人们的归途。


  ■与黑暗为伴 “地下动脉”守夜人护航春运

  铁路接触网是高铁运行的主要动力来源。罗明祥所在的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天津高铁车间,主要负责天津铁路枢纽高铁供电设备的维护。

  与黑暗和困难为伴,是罗明祥十几年工作的常态。面对黑暗,罗明祥却说这是他的职责,他为此感到骄傲。

  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有这样一群“守夜人”,他们默默坚守在幽暗的地下隧道之中,确保每位百姓的平安归家路。


  ■铁路护桥人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三盛公黄河铁路特大桥上,中国铁路呼和浩特铁路局乌海工务段乌海路桥车间巴彦路桥工区工长马瑞祥和工友们不畏严寒,持续确保春运期间大桥设备安全稳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春运路上,他们护您回家!

春运路上,他们护您回家!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观看视频》》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蛇年寻“蛇”:墨西哥羽蛇寻踪

  • 亚冬场馆提前“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发表。
2025-01-27 09:44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2025-01-27 09:35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经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加速度”。
2025-01-27 09:34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2025-01-27 09:34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2025-01-27 09:27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