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来源:新华社2025-01-28 20:18

  在海上修风车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福建莆田平海湾,有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

  他们的工作,是穿行于茫茫大海

  登上一座座百米高的风机

  为它们一一排除故障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这是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角。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春节前夕

  我们走近这群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

  与他们同吃同行、同出海、同劳动

  体验万家灯火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记者爬上海上风电平台基座。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出生于1993年的黄志明

  是土生土长的平海青年

  这片海陪伴了他的成长

  也给了他返乡的理由


  2015年

  平海湾海上风电场启动建设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的黄志明返乡担任施工员

  并成为中闽海电的一名检修员

  “可以说,这些风机是我‘看着长大’的”

  黄志明对此颇感欣慰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黄志明(右)和郑桂雄在风机机舱内开展故障处理。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风机发电要“看天吃饭”

  出海同样如此

  冬天

  海面风高浪急,航行不便

  一旦天气允许

  检修人员就要争分夺秒出海巡检

  受海水盐雾影响

  海上风机故障并不少见

  出海前

  黄志明要和同事背上几十斤重的装备

  爬上数十米高的风机进行检修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运维人员正在爬上风机。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检修工作繁琐而枯燥

  进入塔筒内的维修人员

  如同啄木鸟

  一点点寻找这棵参天大树的毛病


  冬天,寒风凛冽,湿冷异常

  夏天,塔筒闷热,气温达到五六十度

  黄志明和同事一干就是一天

  累了睡集装箱

  饿了迎着海风吃盒饭

  偶尔遇到棘手的工作

  就在海上通宵达旦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工程师们在海上风电塔基上吃着从岸上带来的午餐。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海上的日子虽然苦

  但工程师们说

  “集装箱窗户一打开就是海景房”

  “身边是海鸥作伴,脚下是鱼儿成群”

  ……

  他们总是擅长苦中作乐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郑桂雄(左)和张宗昌在机舱内讨论风机故障处理方法。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近年来

  我国海上风电事业飞速发展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风电事业的发展

  让这一代平海青年

  告别风吹日晒、耕海牧渔的生活

  他们不必再背井离乡

  在家门口就能与这些大风车

  共同成长、共享机遇

新春走基层丨与风同行海作伴——跟拍海上风电运维工程师的一天

  在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落日缓缓入海。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站上最高点,听海风呼啸

  最快乐的一瞬间是什么?


  他们说

  是故障排除后

  风车重新转起来的那个时刻

  是吹着晚风

  看落日缓缓入海的那幅画卷

  是拍下船尾的“蓝眼泪”

  发给家人的那张照片

  更是眺望岸边

  万家灯火徐徐亮起的那份年味


  策划:邰晓安

  记者:林善传、吴剑锋、周义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