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茉莉花》存入DNA到国投创新院落地,天津如何擦亮“阿拉丁神灯”?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从《茉莉花》存入DNA到国投创新院落地,天津如何擦亮“阿拉丁神灯”?

来源:津云2025-01-23 20:53

  (一)

  岁末年初,各种总结文件纷至沓来。你可曾想过,存放一份文件,需要多大的地方?

  一张办公桌上,可以放几摞;用电脑或移动硬盘,可以放几百G。不过,一个公司全年的文件呢,放档案室还是云端?一个城市几十年的文件呢,需要多大的地方?

  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一个意外的答案。在一间实验室里,“80后”公司负责人孙隽带着几位“90后”博士反复做一个实验:将一小滴被油包着的溶液小心地移动,通过显微镜监测,不断“摆弄”溶液中的酶,“促使”DNA重新排列组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这个科研团队成功将名曲《茉莉花》转化为8组不同的DNA寡核苷酸序列,最终以粉末的形式存储了起来——DNA变成了硬盘!

  与二进制的电脑相比,DNA是双螺旋结构,有“A”“T”“G”“C”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8个通道并行写入,排列组合数量几何级增长,存储潜力也更大。“一颗玉米粒大小DNA存储粉末,可以存下一操场的文件。”孙隽说。

  更有意义的是,孙隽等人实现了DNA存储信息从数据编写到读取的一体化功能,就是说,人们可以简单“存”进去,又能简单“读”出来。几个月后,这项由孙隽团队和其他科研单位共同完成的突破,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引发业内极大关注。

  这就是生物制造的颠覆性魅力。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展示人工合成淀粉样品。

  (二)

  生物制造是做什么的?

  简单来说,一是可以改变物质生产方式。比如,从驯化小麦开始,人类千百年来一直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淀粉,如今可以在“细胞工厂”里通过工业生产方式获得,农业生产的一年一熟变成车间里的一天一熟甚至一小时一熟。

  二是可以改变物质生产路径。比如,原来通过化学方式生产,会产生各种污染,现在通过生物过程生产,全程无污染。

  发酵而成的醋,可以理解为生物制造的1.0版本。只不过,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代表性技术的生物制造科技,更加复杂。一句话,生物制造是全球大国竞争的制高点,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

  当前,生物制造可以把信息存进DNA,可以把二氧化碳变成淀粉,可以将“地沟油”提炼为飞机燃料,把小麦秸秆“变废为宝”成吸管……天津市一位领导参观一家生物制造企业时感慨:“生物制造真是个‘阿拉丁神灯’。”

  在国内,天津是最早托起这盏“神灯”的城市之一。

  早在2007年,中国科学院专家马延和专程从北京赶到天津,在东丽区的一片空地上站了许久,眼前是一片杂草,脑中却是一座“细胞工厂”。

  当年,天津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建协议,这便是全国首家以生物制造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整建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的前身。当时,以合成生物为主要方向的生物制造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

  在马延和的设想中,这座“细胞工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唯独没有面向当时学界普遍关注的“论文发表”。

  因而,当十余年后,这个研究所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人工而不是大自然的方式制造淀粉时,与别人争分夺秒抢发论文不同,他们硬生生推迟了三年才决定发表。

  “当时我们国家的产业化弱,推迟发表是给我们的产业化探索争取时间!”马延和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2021年9月24日,这一突破刊发在国际期刊《科学》杂志上。美国工程院院士延斯·尼尔森说,这是利用合成生物学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若干重大挑战的惊人案例,将为日后更多相关研究铺平道路。

  十多年来,天津工业生物所专利申请总量已达1885件,大批成果在天津、上海、深圳、合肥等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项目。其中就包括孙隽创业的天津中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怎么形容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我国生物制造领域的地位呢?有点像武侠世界里的少林寺,颇有点‘天下武功出少林’的意思。”孙隽说。

  (三)

  几个月前,天津工业生物所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创新论坛暨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在天津举办。华山论剑,大咖云集。来自合成生物领域高校及科研院所、领军企业等各界嘉宾500余人齐聚一堂。

  会上,一幅“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引起关注。近年来,从上海到新疆,从内蒙古到海南岛,生物制造产业蓬勃发展。

  渤海之滨的天津,无疑是其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一位业内大佬评价说,生物制造领域有“北天津、南深圳”,天津的生物制造,起步早、水平高、综合性强。

  天津有什么家底呢?简单来说,有五大优势:

  ——顶尖创新平台集聚。天津有以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工业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为节点,以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天津市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等市级平台为补充的生物制造创新网络。

  “天津打造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工程转化的生物制造科技创新体系,拥有从上游到下游的全产业链研发创新能力。”天津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全国发酵工程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路福平说。

  ——工业基础雄厚扎实。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天津获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24年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十大基地。2023年,全市生物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40.88亿元,规上企业196家。比如,依托天津科技大学的技术,在我国建成首条ε-聚赖氨酸盐生产线,产能居世界首位;华熙生物建有全球最大的发酵中试共享平台;干细胞企业博雅首提“家庭生物资产包”概念,将干细胞服务对象从婴幼儿拓展到成人、宠物等家庭领域。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合成生物学多达17次;2024年8月出台的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安排了从创新策源体系到金融投资服务体系的九方面重点任务。在行业堵点方面,天津的京津冀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创新平台,正在推进重要合成生物制造的“三新食品”入市审批申报,有望大大缩短审批时间。

  ——科研体系丰富完整。天津大学是唯一拥有合成生物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天津工业生物所也有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博士培养点,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南开大学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2个国家级一流重点学科。天津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

  ——高水平产学研人才汇集。在顶尖人才上,天津市拥有饶子和、元英进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引进曼弗雷德·雷兹等9位顶尖国内外院士专家,入驻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师工作室”。在人才规模上,2020年组建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吸引全国生物制造行业相关的企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167家。仅天津港保税区,生物制造人才就超过3000名。

  (四)

  一座城市和一个产业,是相互依存的“体”和“魂”,而顶尖企业品牌,便是那扇心灵的“窗户”。像阿里巴巴之于杭州,科大讯飞之于合肥,华大基因之于深圳。

  客观地说,天津这座城“身强体壮”,生物制造这个“魂”也“朝气蓬勃”,唯独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转折出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

  一次会议上,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谈到企业转型时说,作为中央企业,国投集团将牵头做好生物产业相关工作。

  获取项目线索的天津市投资促进局立即将国投集团生物制造项目列为全年工作重点,全程跟踪。近300天的沟通交流中,“有问必答,有疑必除”,把天津的“五大优势”阐释得明明白白。

  精准高效的服务,最终结出硕果。2024年12月19日,作为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链主企业,国投集团在天津正式成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后续国投集团与海河产业基金等将共同出资成立20亿元产业基金,专注于投资生物制造领域创新型企业。

  天津,从“五大优势”顺利升级为“六边形战士”。

  (五)

  新年伊始,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前来拜访的天津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寇晓霜道出了雄心壮志:全链条投资!让国有资本注入到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和优势区域,打通并串联起创新链、产业链。

  在新质生产力项目中,研发端是“后驱”,市场端是“前驱”。天津工业生物所是聚焦生物制造领域的整建制研发机构,现在国投创新院落户天津,“双轮驱动”必将在产业链上得以进一步协同,在合成生物领域打造天津样板,带动全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强劲发展。

  近水楼台先得月。人工晶体研发企业天津世纪康泰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在研发关键期得到国投集团产业投资基金近两亿元的融资。正在做上市准备工作的总经理裴秀娟说,央企的投入带动了客户对我们的信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国投集团在天津布局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为天津生物制造相关企业带来了诸多发展机会。

  一是融资机会。国投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有市场化机制和专业化投资团队,已形成“直接投资+基金投资”协同驱动的产业培育模式,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并重,全方位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有利于多层次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持续完善产业生态。

  二是场景机会。天津市投资促进局正深入挖掘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促进场景开放,通过为生物制造上下游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测试验证环境,吸引外地优质企业在津落地,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创新机会。天津市专注政策突破,天津工生所等科研单位储备大量科研成果,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全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机遇。

  这盏“阿拉丁神灯”,将在渤海畔愈加明亮!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铺轨忙

  • 内蒙古乌兰浩特:加紧生产备春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2025-02-20 02:5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5-02-20 02:50
在万里风沙线上筑起“绿色长城”
2025-02-19 09:48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2025-02-19 09:47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
2025-02-19 09:45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2025-02-19 09:44
2025年开年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的态势。
2025-02-19 09:42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025-02-18 09:33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5-02-18 09:32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025-02-18 09:32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
2025-02-18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