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长春冰雪韵味十足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长春冰雪韵味十足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1-22 16:52

  中新网长春1月22日电 题:“活化”历史文化资源 长春冰雪韵味十足

  作者 李钊 金乔

  当来自深圳的大学生张涛宇走出地铁站来到长春市文化广场,就被眼前恢弘的“瑞扉之门”所震撼,他摘下冒着热气的手套,轻轻触摸冰面,感受这座陌生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能用冰建一座城楼。”张涛宇口中的城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长春新民大街全新打造的《盛世中华》冰雪景观。

  在这个新冰雪季,冰雪+历史文化的全新组合,让更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长春。

  真冰雕刻而成的《盛世中华》冰雪景观城楼矗立在文化广场。李钊摄

  作为吉林省首条、东北地区第三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两侧坐落着伪满时期的大量历史遗迹。这里记载了长春发展的历史,体现了长春的独特风貌,是长春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最集中和特色最突出的区域。

  新冰雪季,长春充分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深厚底蕴,进一步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民大街沿线打造“新民大街文化冰雪新场景”,制作了《盛世中华》《魅力长春》《活力朝阳》《你的母校在哪》4座大型冰雕和“追梦元素”“老机车系列”“卡通运动”“民俗年俗”“生肖系列”等14组小型冰雕群,建设“流动的光影”亮化墙。主题鲜明的冰雕景观艺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显得韵味十足。

  尤其当夜晚来临,造型各异的冰雕在灯光映衬下美轮美奂,瑰丽斑斓的新民大街令长春尽增色彩。

  极富历史韵味的冰雕,令张涛宇感到震惊,他站在新民大街的一组汽车冰雕前对记者说,“用冰做成汽车,这是‘冰雪之城’才具备的文化底蕴。”

  不仅是外地游客,长春本地市民也被这些颇具历史文化感的冰雕作品所吸引。记者在新民大街看到,很多游客都会在冰雕前停下,用手机打卡拍照。

  当前,冰雪+历史文化已成为长春新冰雪季的发展共识。在百年商埠地南关区,依托孔子文化园、沙俄旧址陈列馆等文物古迹,及鼎丰真、真不同、春发合等非遗、老字号产品开展了“寻迹南关·博物古迹美食游”等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

  渔猎文化歌舞表演让太平池冰雪美食禧乐汇活动更有历史韵味。 太平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供图

  “辽金故郡”农安县,以历史渊源为切口,迎来冰雪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在第二届太平池冰雪美食禧乐汇现场,游客一边品尝“黄龙府八大碗”,一边观看渔猎文化展演,历史文化与冰雪的融合发展,让“辽金文化看农安”不再是一句广告语。

  太平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清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冰雪季通过辽金文化寻古游、黄龙府八大碗、渔猎文化冬捕等历史民俗活动,进一步挖掘和活化冰雪市场。

  民俗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今年长春冰雪季重要元素。在农安太平池,曲氏草编、瓷刻、侯氏糖人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儿,加上壮观的东北大秧歌方阵,伴随着轻快嘹亮的唢呐声和震天的锣鼓响,文化韵味十足的民俗演艺活动,引来游客阵阵欢呼。

  以历史主题演艺“出圈”的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推出“火辣辣的长春”东北冰雪年俗文化秀主题活动,身穿大花袄、头戴狗皮帽的游客在年货大集上尽情品尝大锅炖,糖葫芦、冻柿子冻梨成为标配,大家顾不上形象,纷纷用手机留下“绝美”瞬间,亲身体验东北年俗和浓浓的年味儿。

  长春莲花岛推出的沉浸式年代剧《这是长春1948》以长春历史为主题,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 长春莲花岛 供图

  白天,沉浸式历史年代剧《这是长春1948》会在不同时段“开机”,游客参与其中,化身剧中角色人物,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晚上,东北年俗表演也是不能错过的节目,打铁花、火壶等民俗文化表演,让现场游客连连称绝。

  冰雪+历史文化的新探索也引来学界关注。“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洋,通过多年对吉林省冰雪产业的观察研究发现,文化资源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有着极大的操作空间。

  “今年长春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与冰雪结合的力度,这一点值得肯定。”宋洋受访时表示,要着重挖掘更多县域文化元素,以冰雪为着力点和发力点,做足历史文化与冰雪共促共融的文章。(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