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森林面积288.47万亩,草地面积2439.89万亩,林草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23.4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35.39%……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实施“三北”工程40多年来交出的生态答卷。
近年来,鄂托克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北疆绿色长城和生态安全屏障的鄂托克防线。2024年,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黄河重点生态区总体规划,周密部署、科学谋划,全面打响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毛乌素沙地歼灭战,草原植被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日益好转。近日,笔者走进鄂托克草原,在蓝天净土下,感受这座城市向青而行、逐绿而进的生态巨变。
矿山披翠,筑牢生态之基
多座草木林立的矿山横亘于棋盘井产业园,它是可爱鄂托克的生态脊梁,对区域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早些年这里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秃山。
近年来,鄂托克旗高度认识到棋盘井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为恢复这数以百计的矿山“山上、山下”绿色生态屏障功能,全面实施了绿色矿山综合治理工程。
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鄂托克旗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企业主体、部门监管”的原则,规划了棋盘井煤矿治理区、黑龙贵煤矿治理区等多个集中连片治理区,将15家煤矿、67家非煤矿山企业纳入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范围,总面积达到了11.79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全旗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一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9家。
与此同时,鄂托克旗在集中连片治理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了国能蒙西棋盘井煤矿、蒙西煤炭和库里火沙兔煤矿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绿色矿山企业,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踔厉践行节能减排,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高质量发展。
从黄土裸露到充满生机活力,从汲取一方灵气到厚泽一方水土。
如今的鄂托克旗,正从源头上转变矿区发展方式,让座座矿山披上了绿装,建成了一条横跨乌海——棋盘井地区长达11.56公里的“绿色走廊”,为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贡献出鄂托克力量。
“近年来,旗委政府始终坚持不懈地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政企合力治污、生态修复植树种草,才形成了今天青山掩映、绿水环绕的环境。”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鄂托克旗分局局长朝克说,持续的综合治理,使鄂托克旗取得了绿色矿山治理“量”的增加,“质”的提升,实现了矿山治理、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的“共赢”。
黑水焕彩,润泽民生之福
黄河流经鄂托克旗蒙西段51公里,是黄河几字弯的重要河段。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至今,当地实施了河道修复工程和新农村现代生活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黄河蒙西段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得到加强。
“以前村子里臭水遍地,水面上漂浮着各种杂物,村子里随处可见乱扔的垃圾,经过这些年的整治,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沟,村里污水排放也有了专门的处理设施。”碱柜村村民陈小平说。
近年来,鄂托克旗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饮用水水源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2024年我们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将其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抓不懈。截至目前,镇区污水日处理能力由1200吨增加到2500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15年100%达标。”蒙西镇党委副书记郭晓锋说。
黄沙染绿,铸就治沙之绩
40多年前,毛乌素沙地苏米图苏木下风口是鄂托克旗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覆盖度不足15%,沙丘借助风力向东西扩展,周围的数万亩草场被流沙吞没,这里曾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
上世纪50年代,鄂托克旗苏米图公社哈达图大队牧民“治沙愚公”沙木腾老人把家搬进了毛乌素沙漠,开启了一场艰苦卓绝、感天动地的“人沙大战”。他在自己家周围的大小沙丘上,栽培起用材林和经济林四万多株,使三千亩光秃秃的黄沙披上了绿装,六千亩流沙得到了控制。
上世纪80年代,年仅十几岁的苏米图苏木巴嘎额尔和图嘎查牧民李建国跟随父母从陕北来到内蒙古,两代人用40多年时间一直与寸草不生的“沙窝子”斗争,将自家的3000亩沙地变成了绿洲。
2024年,鄂托克旗林草局采取随造林随整地、带状机械整地等多项有力措施,人工造林9万亩,人工种草6.9万亩,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的扩张趋势,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
一代又一代的治沙人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沙地变绿洲的故事在毛乌素沙地真实上演,他们用躬耕不息诠释着对“防沙治沙”的坚持,绘就了一片绿色奇迹。
“毛乌素沙地苏米图下风口的生态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也为周边地区树立了榜样。我们这些曾经的治沙人也变身护林员,继续用脚丈量土地,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鄂托克旗林草局局长蒋治军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鄂托克草原,矿山披翠、黑水焕彩、黄沙染绿。青山碧水绿洲在这里交相辉映、美美与共,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作者 吴建军
制作 | 额尼日乐 初审 | 赛音毕力格 审核| 王 飞 终审| 杨军林
来源:鄂托克旗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