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江苏常州戚墅堰街道:“三位一体”打造社区养老“康养圈”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江苏常州戚墅堰街道:“三位一体”打造社区养老“康养圈”

来源:光明网2025-01-06 19:50

  近日,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2024)名单公示,江苏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的“三位一体”康养模式成功入选。

  据了解,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适老化设施缺失等问题,东方社区以党建引领老龄化工作,依托城市更新,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康养结合为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积极探索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老龄社区建设,打造全新康养模式,积极构建老年友好社区。

  大数据+智能化

  老人康养共“智”

  拥有超过八千居民的东方社区是一个“老社区”。社区内的居民楼主要集中在工房南区,多数建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约40%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戚墅堰老城区改造工程中,通过引入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东方社区的智慧化和便民服务不断提升。

  在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指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面展示着东方社区的楼栋分布图,旁边是社区各项数据的实时更新表。负责人张广宁解释道:“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间房屋在社区的具体位置,是出租还是空置,以及居住者是否属于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网格员点击屏幕上的任意楼栋图标,每户的详细信息便一目了然。”

  得益于社区指挥中心的启用,东方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为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了智能门磁、智慧燃气、智能烟感、智能手环、智能水表和智能监控等六种智能设备。其中,智能门磁和智能水表会在老人48小时未使用时发出警报。佩戴智能手环的老人一旦血压、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手环会立即报警。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还能通过手机快速获取信息。”张广宁介绍,在手机应用程序上,如果安装了智能康养设备的老人家中出现异常,相应的标点会变为红色。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点击红色标点,直接向网格员下达任务,并通知老人及其家属。网格员处理完毕后,设备恢复正常,红色标点变回蓝色,完成整个事件的闭环处理。

  链接医养资源

  拓宽康养模式

  “居家就能享受社区康养便利,求医也方便,社区里有康养区,不仅免费,而且离家近,还有医生常驻。”两年前,东方社区80岁的居民吴忠鹤因轻微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立了康养体验区后,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理疗服务。吴大爷笑着说,得益于日益完善的“十分钟康养生活圈”,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

  据介绍,2022年底,经过改造的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服务中心拿出大量空间增加居民服务功能,并专门为辖区老人设置了康养体验区,区域内安装了自动按摩椅,设置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血压、血氧、心率等免费检测和医生坐诊服务。改造后,每天来党群服务中心活动的居民数,比过去增加了50%。

  医养结合的“一站式”社区康养还体现在细微处:社区内设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尤其关注患有慢性病老人的合理用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每周定期前来,为居民开展身体情况监测、养生保健和就医用药指导服务;引入第三方居家养老机构,每月定期上门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打扫整理房屋、聊天陪护等生活服务。此外,东方社区还发挥近邻优势,与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常州市老年病医院)深化医教养合作,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联合建设“基层养老机构+互联网医院”项目,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融合品牌建设

  丰富老年生活

  “这里的课都很抢手,每学期都是‘秒抢’。”临近新年,戚墅堰康养中心的老年公益课表即将出台。负责人恽建美介绍,2025年康养中心会继续推出广场舞、太极拳、歌唱等文体课程,还会不定期组织甜品制作、插花等活动。

  “中心的课程设置,充分听取了来这里用餐、活动的老年人的意见。大家想学什么,我们就去找资源,然后开课。”恽建美透露,去年课表一出台,瞬间课程就被报满。今年特意提前几周做好了“新学期”课表,方便老年朋友选择。

  公益课程不仅开在康养中心,还开在戚墅堰各个社区。比如,东方社区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程由常州市经开区社会培训学院的陈啸峰主讲,内容包括手机摄影、网上购物、网上挂号就医等。课程开了好几期,人数越来越多。(常戚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