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2024)名单公示,江苏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的“三位一体”康养模式成功入选。
据了解,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适老化设施缺失等问题,东方社区以党建引领老龄化工作,依托城市更新,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康养结合为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积极探索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老龄社区建设,打造全新康养模式,积极构建老年友好社区。
大数据+智能化
老人康养共“智”
拥有超过八千居民的东方社区是一个“老社区”。社区内的居民楼主要集中在工房南区,多数建于20世纪70至80年代,约40%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戚墅堰老城区改造工程中,通过引入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东方社区的智慧化和便民服务不断提升。
在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指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面展示着东方社区的楼栋分布图,旁边是社区各项数据的实时更新表。负责人张广宁解释道:“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间房屋在社区的具体位置,是出租还是空置,以及居住者是否属于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网格员点击屏幕上的任意楼栋图标,每户的详细信息便一目了然。”
得益于社区指挥中心的启用,东方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为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了智能门磁、智慧燃气、智能烟感、智能手环、智能水表和智能监控等六种智能设备。其中,智能门磁和智能水表会在老人48小时未使用时发出警报。佩戴智能手环的老人一旦血压、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手环会立即报警。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还能通过手机快速获取信息。”张广宁介绍,在手机应用程序上,如果安装了智能康养设备的老人家中出现异常,相应的标点会变为红色。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点击红色标点,直接向网格员下达任务,并通知老人及其家属。网格员处理完毕后,设备恢复正常,红色标点变回蓝色,完成整个事件的闭环处理。
链接医养资源
拓宽康养模式
“居家就能享受社区康养便利,求医也方便,社区里有康养区,不仅免费,而且离家近,还有医生常驻。”两年前,东方社区80岁的居民吴忠鹤因轻微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立了康养体验区后,他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理疗服务。吴大爷笑着说,得益于日益完善的“十分钟康养生活圈”,大家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
据介绍,2022年底,经过改造的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服务中心拿出大量空间增加居民服务功能,并专门为辖区老人设置了康养体验区,区域内安装了自动按摩椅,设置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血压、血氧、心率等免费检测和医生坐诊服务。改造后,每天来党群服务中心活动的居民数,比过去增加了50%。
医养结合的“一站式”社区康养还体现在细微处:社区内设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尤其关注患有慢性病老人的合理用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每周定期前来,为居民开展身体情况监测、养生保健和就医用药指导服务;引入第三方居家养老机构,每月定期上门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打扫整理房屋、聊天陪护等生活服务。此外,东方社区还发挥近邻优势,与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常州市老年病医院)深化医教养合作,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联合建设“基层养老机构+互联网医院”项目,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融合品牌建设
丰富老年生活
“这里的课都很抢手,每学期都是‘秒抢’。”临近新年,戚墅堰康养中心的老年公益课表即将出台。负责人恽建美介绍,2025年康养中心会继续推出广场舞、太极拳、歌唱等文体课程,还会不定期组织甜品制作、插花等活动。
“中心的课程设置,充分听取了来这里用餐、活动的老年人的意见。大家想学什么,我们就去找资源,然后开课。”恽建美透露,去年课表一出台,瞬间课程就被报满。今年特意提前几周做好了“新学期”课表,方便老年朋友选择。
公益课程不仅开在康养中心,还开在戚墅堰各个社区。比如,东方社区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程由常州市经开区社会培训学院的陈啸峰主讲,内容包括手机摄影、网上购物、网上挂号就医等。课程开了好几期,人数越来越多。(常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