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观长白丨吉林查干湖渔猎,何以一传千年
首页> 地方频道 > 正文

观长白丨吉林查干湖渔猎,何以一传千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2024-12-28 16:12

观长白丨吉林查干湖渔猎,何以一传千年

  零下30度,寒风刺骨,河湖封冻

  这样的冬天,你能干点啥?

  在吉林查干湖严酷的冬天里

  几十代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渔猎

  早在11000年前,这里已经有渔猎活动出现

  在辽金时期,查干湖渔猎就已经载入史书

  而到了现在,人们则把查干湖称作

  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

  旅游情景剧《盛世契丹春捺钵》在查干湖畔上演

  12月底,查干湖冰封的湖面上

  有这样一群人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

  他们就是由渔把头带领的渔工们

  一湖一鱼,陪伴了他们祖祖辈辈千百年

  对于他们而言,渔猎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在采访渔把头马文岩 石天蛟/摄

  “一展身手,养家糊口!”

  渔把头马文岩这样回答

  春天,明船拉网,渔工们在船上捕鱼

  冬天,早上六、七点钟集合

  选择下网点,打槽子,穿杆带网,马拉绞盘

  ……

  如今,随着查干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打的鱼也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

  渔工们工资也年年提升

  像马文岩、张文一样的渔工们

  日复一日、代传一代的劳动过程

  就是对渔猎文化的活态传承

  冬捕中的马拉绞盘 李鹏程/摄

  而这种文化又是如何从空阔寂寥的冰面传到大街小巷的呢?

  民俗文化专家曹保明就是重要的发掘者之一

  上个世纪70年代末

  曹保明在吉林松原前郭县塔虎城下车

  雇了一个毛驴车,趟着大雪走来查干湖

  “咋冬天还有人打鱼?”

  他一头扎下来

  与渔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写下了《中国最后的渔猎部落》这本书

  在曹保明眼中

  查干湖渔猎保护着生态的文化遗产的内涵

  也成为促进旅游的要素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查干湖以特色文化吸引八方来客

  去年,查干湖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与此同时,查干湖的特色文化也在熙熙攘攘的客流中

  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我们把鱼皮画称为能够带得走的渔猎文化”

  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毳说

 

  在保持原有技艺和技法的基础上

  徐毳又增加了很多创新的制作理念还有设计理念

  为今年的查干湖制作鱼皮的鱼灯、小夜灯

  让喜欢这项非遗的年轻人“能够把它带走”

  随着查干湖旅游日渐火热

  鱼皮画技艺作为渔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跟着越来越好

  近期,徐毳忙着接待外国留学生学习这项技艺

  “利用丰富活动和更好的平台

  增加非遗的传播力度”

  徐毳信心十足

  大美查干湖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查干湖的殷殷嘱托

  近年来,查干湖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逐步向好

  让渔猎文化的传承发展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支撑

  而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转化为越来越多的金山银山

  并最终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守护好一汪湖水,让传统的冬捕技艺和文化代代相传

  这也许就是查干湖渔猎一传千年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策划:汪志球

  监制:孟海鹰

  记者:刘以晴 门杰伟

  视频脚本:刘以晴 门杰伟

  配音:刘以晴

  视频摄制:石天蛟

  鸣谢:中共松原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门杰伟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南果北种” 农旅融合促乡村发展

  • 五个“必须统筹”为经济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