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来源:通达融媒2024-12-28 09:31

  【开栏语】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内蒙古通辽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和推进“六个工程”,锚定“闯新路、进中游”战略目标,积极培塑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跑出跨越追赶加速度,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通辽新篇章。今天起,通辽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跨越追赶这一年》,回顾一年来通辽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全面展示“跨越追赶”的生动实践。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惟担当者进,惟实干者胜。

  这一年,通辽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紧扣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坚决推动“五大任务”高质高效落实,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通辽答卷。

  这一年,通辽以坚定的步伐和务实的举措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在全力推动五大任务的征途中,攻坚克难、狠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

  在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努古斯台项目区登高望远,黄沙已被绿色森林紧锁,绿林、河流、野生动物、人居和谐共生,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捧起一把黄沙,细小的黄沙粒被风吹扬开去,消失在项目区的每一棵树缝里,翠绿从无到有、从近到远,无不表达着通辽人民防沙治沙的战斗精神……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这一年,在咱们科尔沁沙地,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全面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完成“三个千万”工程建设任务410万亩,完成率102.5%。

  这一年,通辽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年度16.4万亩异地治沙任务全部完成,配套1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这一年,通辽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完成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建设任务410.08万亩,超额完成2.52个百分点。实现西辽河干流水头与通辽城区既有水面相衔接,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2.9公里河道有水,下泄生态流量8090万立方米,配置工业企业再生水231万立方米。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占比达92.8%,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全市好Ⅲ水体比例为60%且无劣Ⅴ类水体,《推进再生水利用实施方案》通过国家部委终审。入选全球“自然城市”。

  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犹如一支支生态画笔,勾勒出“美丽通辽”的绿美生态画卷。

  安全稳定屏障不断夯实

  平安,是民心所寄。稳定,是民心所向。

  在主城区科尔沁区九中、人民公园、三角公园夜市和西拉木伦公园南广场等点位,你会发现增加了一个特别的装置,外观印着“科尔沁公安哨兵系统”和“紧急报警点”字样。这个装置不仅能一键报警,还能发出警报震慑犯罪,如同一个个哨兵24小时站岗守护着这座城市。

  “回家的路上,总能看到闪烁的警灯,让我们老百姓幸福感满满、安全感十足。”对于在公园、夜市等地安装“紧急报警点”这一举措,市民韩先生竖起了大拇指并夸赞道。

  这一年,通辽安全稳定屏障不断夯实,有力维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开展意识形态“六大工程”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路径,打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成立全区首家市级“检调对接”调解室,深入推进“无讼无访”嘎查村(社区)“双建”,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000余件。

  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通辽市在祖国北疆筑起坚如磐石的安全稳定屏障,以通辽之稳巩固北疆之安、以通辽之为助力北疆之治。

  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障能力增强

  7月19日,国家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通辽238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个项目是东北及内蒙古地区2024年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创造了风电项目建设的“通辽速度”,在助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11月15日,大唐蒙东新能源事业部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的霍林郭勒区域10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大唐蒙东新能源事业部项目经理刘刚介绍说:“霍林郭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77.3万千瓦项目,采用霍林郭勒地区和兴安盟地区跨区域协作模式,是全区首例以“飞地经济”模式合作建设的新能源绿电项目。”

  ……

  这一年,通辽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障能力增强,绿能与产业携手共舞,“追风逐绿”的脚步更加稳健。

  霍林河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奈曼经安源网荷储一体化等一批市场化并网项目有序推进,第二批沙戈荒大基地238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创源公司4台330MW自备发电机组正进行接入蒙东电网。全社会用电量达47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8%,其中工业用电量达468.06亿千瓦时;全市发电量608.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5%。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1400万千瓦,占比超过6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90.96亿千瓦时,占比31.39%。

  一路逐“绿”前行、向“新”出发,通辽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

  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量大质优

  今年年初,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联合发文公布了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第五批)创建名单,科尔沁区、科左后旗获批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这一年,一组数据,见证了通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达194.1亿斤;

  玉米单产提升分别创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十万亩、百万亩记录;

  “通辽牛肉”品牌价值达271.6亿元,稳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首位;

  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3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

  这一年,通辽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粮仓”更殷实、“肉库”更丰盈、“菜篮”更充裕。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全市粮播面积达2168.6万亩,其中玉米播种1981.3万亩,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落实高标准农田春季项目147.44万亩、秋季项目166.26万亩,总量超今年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三成,建设面积居自治区首位;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858万亩,推广玉米密植技术602万亩;出台《关于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肉牛存栏395.5万头。

  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肉牛产业凭实力出圈……一幅幅生机盎然、活力无限的现代农牧业画卷正在通辽沃野上徐徐展开。

  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质升级

  1月18日,中欧班列(通辽)恢复开行;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9月14日,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满洲里海关、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联合验收,向正式封关运营迈出关键一步。

  ……

  坚持不懈扩大对外开放,在深化区域合作中攒足家底、做大总量,通辽市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全域开放平台版图上的“黄金驿站”,从东北边陲走向开放前沿,在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寻求新突破。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这一年,通辽朋友圈越交越大、合作路越走越宽,通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走深向实。中欧班列“通辽—满洲里—莫斯科”已开行7列,货值2.14亿元;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通辽机场和摩尔城2家跨境电商O2O体验店投入运营;通辽多式联运海关监管场所已实现“一单制”“一箱制”;成功举办第二届“魅力通辽·中蒙俄商品博览会”;新增19家有进出口业绩企业,新设2家实际经营外资企业,所有旗县市区实现出口全覆盖。

  对外贸易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潜力,通辽开放的步伐越迈越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跨越追赶这一年丨内蒙古通辽:聚焦聚力提质效

  这一年,通辽加快跨越追赶,统筹各项工作,引领带动全市上下动起来、快起来、跑起来,以扎实的工作、全新的面貌、饱满的热情展现新作为,全力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新征程上,通辽市将保持“吃苦耐劳”的韧劲、鼓足“一往无前”的闯劲、拿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闯劲,苦干实干、紧抓快干,一项一项抓推进,一步一步抓落地,奋力书写通辽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包乌云 图片 张启民

  编辑:金路 一审:孟根珠拉 二审:张剑锋 终审:阿力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