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海河伴津韵新风 方寸之美惠民心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海河伴津韵新风 方寸之美惠民心

来源:央广网2024-12-13 19:58

  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央广网天津12月12日消息 整齐排列的商铺古色古香,各种天津特产琳琅满目。每天,充满古韵的天津古文化街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在“天津三绝”之一的十八街麻花店铺内,各类传统手工食品成了抢手货,这也忙坏了店员沈凤兰。

  “总书记来古文化街时,提出要保护好历史街区。像我们天津的古文化街、海河,以及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很有历史和韵味。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老字号和传统文化,我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沈凤兰说。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古文化街与高楼大厦隔海河相望,代表着津城古韵与现代(央广网记者周思杨 摄)

  漫步津城,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各种西式小洋楼摩肩接踵,仿佛置身于一幅古今交融、斑斓多彩的画卷中。而这幅画卷中最靓丽的底色,正是这座城市处处彰显人民至上的津韵真情。

  串珠成链 海河两岸荡漾津韵新风

  一座古建,见证历史记忆;一条古街,赓续城市文脉。天津共有16个历史文化街区,877幢历史风貌建筑,它们凝聚着“老城津韵”的精髓,向八方来客展示着“哏儿都”的魅力与温度。

  从古文化街到五大道、从意风区到棉3创意街区、从劝业场到杨柳青古镇……这些街区既有古韵,又有新风。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在2005年颁布实施《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挂牌保护了877幢、126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一城、双区、两带、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业已在《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中确定。近年来,天津已实施120余项文物保护项目,让一大批全国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焕发新生、绽放异彩。

  天津古文化街游人如织(央广网发 古文化街供图)

  古街旁,流淌不息的海河水诉说着这座城的“津韵”。作为天津的重要文脉和母亲河,海河在千百年间见证着两岸的发展。

  “十多年来,我们目睹着大家在两岸修建筑、起高楼、造大桥,和城市共同成长。我们有一艘游船就叫‘人民号’,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成功与人民密不可分。”天津旅游集团海河游船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黑金一说道。从业14年来,在海河上,黑金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见证着海河两岸的变迁。

  “2010年时我来到海河游船工作,那时候船小、设备老旧,码头也少,许多沿岸的文化与风景,没能太好地展示出来。”黑金一打开手机,向大家展示着游船的老照片。“现在,我们的船换新了,码头也拓宽了。最重要的是,海河两岸不断变化,让我们也能更好地把这座城市的魅力讲述给各地的朋友们。”

  “人民号”游船行驶在海河上(央广网发海河游船公司供图)

  提起海河两岸最大的变化,灯与桥最令黑金一难忘。“以前两岸灯光远不如现在丰富,游客也少,我们的航次也没有这么频密。”进入新时代,天津启动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城市工业战略东移、老企业搬迁改造,天津城市景观文化环境大大改善。“灯亮了、桥通了、景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航次也随之加密。当我向各地的游客们介绍海河两岸的文化与风景时,那自豪感,真是‘倍儿好’!”黑金一说道。

  水拍河岸,潮起潮落。如今,海河游船已经成为了天津的热门“打卡”项目,从2010年年接待几十万游客,到2023年全年接待150万游客;从最初的3座码头到如今6座码头串珠成链;从普通游船到“早点航班”“清吧航班”等多种主题航班的推出……今年以来,海河游船已突破1.8万航次。

  海河“桥边音乐汇”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何冰玉摄)

  源源不断的游客也为海河两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目前,一条沿海河延展的商业文旅经济带正在形成,串起津湾广场等九大商圈,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纷纷入驻津门,“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在海河畔蓬勃发展。

  轨交成网 “畅行无忧”为城市出行提速

  在繁华的海河两岸地下深处,一列列地铁飞驰而过。密集的轨道交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早上7点刚过,地铁站内人头攒动,这对曾任天津地铁运营所西站站站长的张敬敏来说,是曾经“不敢想”的事。

  “54年前,我们对‘地铁’还很陌生。那时候哪有挖掘机和铲土机,全靠大家用手挖,用车推。”1975年11月16日,首批4辆电动客车通过铁路从长春运抵天津,但距车库还有段距离,老地铁人凭着一股韧劲和拼劲,硬是用15天把客车一步步“推”到既定地点,留下一段天津人“推”车建地铁的佳话。那段“肩扛手推修地铁”的岁月,让张敬敏至今难以忘怀。

  张敬敏向记者介绍天津地铁初期使用的车票(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摄)

  从“缺钱缺人缺技术”、仅有短短7.4公里的天津老地铁,到如今10条地铁线路和1条市域郊铁路、总运营里程325公里,数字背后,是天津交通发展的缩影,更切实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

  “我的姥姥也曾参与‘7047’工程义务建设,每当听她讲当年的故事,都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自豪。”现年30岁左右的杨森棋是一名地铁服务志愿者,6岁时乘坐老天津地铁的新鲜感令他十分难忘。长大后,再次登上新天津地铁,才发现那颗从小埋在他心中的“轨道情结”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2013年,天津地铁招募社会监督员,杨森棋主动报名参与,并成为首批地铁社会监督员。

  “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志愿服务了12年。我希望能通过微薄之力,让大家感受到天津地铁的温度。”杨森棋说,“除了维护秩序,我们还以乘客的角度建议增加相关标识,这也被地铁方面采纳。当我看到乘客们得到帮助时,那种幸福感难以言说。”

  杨森棋在地铁志愿服务中(央广网发 王颖 摄)

  地铁不仅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更拉近了人与城市的距离。“地铁扩大了我们的出行半径,作为一名市民,我也期盼着新的地铁线开通。”杨森棋说,“未来,我也希望天津地铁线路越来越多、覆盖区域越来越广,把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我也将用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把温暖带给更多乘客。”

  11月26日,一条连通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海河中游地区的重要通道——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竣工。2024年新建的5处地铁周边智慧停车场也顺利投入运营,累计提供停车泊位302个,让城市交通“畅行无忧”。

  愈发完善的交通网络与城市发展蓝图、人民美好向往,正“同频共振”。

  边角成园 “方寸之美”让市民流连忘返

  飞速发展的路网与功能区将城市不断重构,在高楼大厦、居民社区旁,一些“边角料”成为了空白地带,等待着被唤醒。

  “以前这里又吵又乱。现在变成了公园,下楼就是景点,多好啊!”一大早,市民康静琴便带着孩子来到南运河文化公园游玩。阳光明媚、绿树掩映,居民们行走其间,与公园旁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相映成趣。

  市民与孩子在南运河文化公园游玩(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摄)

  “我们这个公园地处三区交界,曾经是一个自发的市场。不仅早晚吵闹,产生的垃圾还有异味。隔壁的居民都不敢开窗。”天津市南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科科长刘军健回忆说。

  如何化“老大难”为“心头好”?“民心工程”是关键。“对老市场‘一关了之’最简单,但我们想让这片空地真正‘活起来’,便广泛地向周边居民征求意见,希望给大家真正带来幸福感。”

  作为2023年度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点位之一,南运河文化公园在旧市场的空地上开始进行建设,在2023年“五一”假期正式开放。“当公园落成时,我们看到隔壁居民楼关了多年的窗户打开了,居民们在楼上看着这里,他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特别满足。”回忆起当初,再看着眼前正在游玩的市民们,刘军健的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

  俯瞰南运河文化公园(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开窗见绿,开门是景。“口袋公园”充分利用边角地块、空闲地“见缝插针”,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对于增加群众身边绿化活动场地、消除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盲区,有其独特优势。自2021年启动“口袋公园”建设,天津坚持便民为民,打造群众身边的“会客厅”和“小花园”。同时,在功能设计上充分吸纳市民意见建议,结合周边人群年龄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设施。

  “我们在公园特色上注重文化传承,让市民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也让我们的公园更具文化气息。”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园林建设处处长曹勇说。

  2024年4月末,在南运河的另一段,甲骨文主题公园对外开放。这里的前身——马家店遗址是甲骨文发现地。在广泛听取市民们的建议后,公园打造了“甲骨文百家姓文化墙”,用新方式讲述老历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让公园更具文化气息。

  即将建成的五大道公园钟楼(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曾经人声鼎沸的运河畔,如今热闹不减,再增雅致。2024年,天津市新建和提升“口袋公园”56个。“九河下梢”的幸福故事,正在街角、在楼下、在路边温情演绎着。

  阳光洒在海河上,波光粼粼,仿若一条玉带,串起一座城。在津沽大地,既有沉甸甸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又弥漫着烟火和人文的味道。古今相融,人城相宜,天津正用绿色生态之笔绣花功夫细绘新景,不断擦亮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监制:王晔彪

  策划:张强 官文清

  文字:周思杨 韩雨晨

  视频:周思杨 李骏宇(实习)

  鸣谢:天津市委网信办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