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海河伴津韵新风 方寸之美惠民心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海河伴津韵新风 方寸之美惠民心

来源:央广网2024-12-13 19:58

  编者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网特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央广网天津12月12日消息 整齐排列的商铺古色古香,各种天津特产琳琅满目。每天,充满古韵的天津古文化街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在“天津三绝”之一的十八街麻花店铺内,各类传统手工食品成了抢手货,这也忙坏了店员沈凤兰。

  “总书记来古文化街时,提出要保护好历史街区。像我们天津的古文化街、海河,以及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很有历史和韵味。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老字号和传统文化,我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沈凤兰说。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

  古文化街与高楼大厦隔海河相望,代表着津城古韵与现代(央广网记者周思杨 摄)

  漫步津城,现代化的高楼鳞次栉比,各种西式小洋楼摩肩接踵,仿佛置身于一幅古今交融、斑斓多彩的画卷中。而这幅画卷中最靓丽的底色,正是这座城市处处彰显人民至上的津韵真情。

  串珠成链 海河两岸荡漾津韵新风

  一座古建,见证历史记忆;一条古街,赓续城市文脉。天津共有16个历史文化街区,877幢历史风貌建筑,它们凝聚着“老城津韵”的精髓,向八方来客展示着“哏儿都”的魅力与温度。

  从古文化街到五大道、从意风区到棉3创意街区、从劝业场到杨柳青古镇……这些街区既有古韵,又有新风。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在2005年颁布实施《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挂牌保护了877幢、126万平方米的历史风貌建筑。“一城、双区、两带、多点”的整体保护格局,业已在《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中确定。近年来,天津已实施120余项文物保护项目,让一大批全国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焕发新生、绽放异彩。

  天津古文化街游人如织(央广网发 古文化街供图)

  古街旁,流淌不息的海河水诉说着这座城的“津韵”。作为天津的重要文脉和母亲河,海河在千百年间见证着两岸的发展。

  “十多年来,我们目睹着大家在两岸修建筑、起高楼、造大桥,和城市共同成长。我们有一艘游船就叫‘人民号’,因为我们深知今天的成功与人民密不可分。”天津旅游集团海河游船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黑金一说道。从业14年来,在海河上,黑金一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见证着海河两岸的变迁。

  “2010年时我来到海河游船工作,那时候船小、设备老旧,码头也少,许多沿岸的文化与风景,没能太好地展示出来。”黑金一打开手机,向大家展示着游船的老照片。“现在,我们的船换新了,码头也拓宽了。最重要的是,海河两岸不断变化,让我们也能更好地把这座城市的魅力讲述给各地的朋友们。”

  “人民号”游船行驶在海河上(央广网发海河游船公司供图)

  提起海河两岸最大的变化,灯与桥最令黑金一难忘。“以前两岸灯光远不如现在丰富,游客也少,我们的航次也没有这么频密。”进入新时代,天津启动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工程,城市工业战略东移、老企业搬迁改造,天津城市景观文化环境大大改善。“灯亮了、桥通了、景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航次也随之加密。当我向各地的游客们介绍海河两岸的文化与风景时,那自豪感,真是‘倍儿好’!”黑金一说道。

  水拍河岸,潮起潮落。如今,海河游船已经成为了天津的热门“打卡”项目,从2010年年接待几十万游客,到2023年全年接待150万游客;从最初的3座码头到如今6座码头串珠成链;从普通游船到“早点航班”“清吧航班”等多种主题航班的推出……今年以来,海河游船已突破1.8万航次。

  海河“桥边音乐汇”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何冰玉摄)

  源源不断的游客也为海河两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目前,一条沿海河延展的商业文旅经济带正在形成,串起津湾广场等九大商圈,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国际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等纷纷入驻津门,“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在海河畔蓬勃发展。

  轨交成网 “畅行无忧”为城市出行提速

  在繁华的海河两岸地下深处,一列列地铁飞驰而过。密集的轨道交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早上7点刚过,地铁站内人头攒动,这对曾任天津地铁运营所西站站站长的张敬敏来说,是曾经“不敢想”的事。

  “54年前,我们对‘地铁’还很陌生。那时候哪有挖掘机和铲土机,全靠大家用手挖,用车推。”1975年11月16日,首批4辆电动客车通过铁路从长春运抵天津,但距车库还有段距离,老地铁人凭着一股韧劲和拼劲,硬是用15天把客车一步步“推”到既定地点,留下一段天津人“推”车建地铁的佳话。那段“肩扛手推修地铁”的岁月,让张敬敏至今难以忘怀。

  张敬敏向记者介绍天津地铁初期使用的车票(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摄)

  从“缺钱缺人缺技术”、仅有短短7.4公里的天津老地铁,到如今10条地铁线路和1条市域郊铁路、总运营里程325公里,数字背后,是天津交通发展的缩影,更切实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

  “我的姥姥也曾参与‘7047’工程义务建设,每当听她讲当年的故事,都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自豪。”现年30岁左右的杨森棋是一名地铁服务志愿者,6岁时乘坐老天津地铁的新鲜感令他十分难忘。长大后,再次登上新天津地铁,才发现那颗从小埋在他心中的“轨道情结”种子,早已生根发芽。

  2013年,天津地铁招募社会监督员,杨森棋主动报名参与,并成为首批地铁社会监督员。

  “我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志愿服务了12年。我希望能通过微薄之力,让大家感受到天津地铁的温度。”杨森棋说,“除了维护秩序,我们还以乘客的角度建议增加相关标识,这也被地铁方面采纳。当我看到乘客们得到帮助时,那种幸福感难以言说。”

  杨森棋在地铁志愿服务中(央广网发 王颖 摄)

  地铁不仅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更拉近了人与城市的距离。“地铁扩大了我们的出行半径,作为一名市民,我也期盼着新的地铁线开通。”杨森棋说,“未来,我也希望天津地铁线路越来越多、覆盖区域越来越广,把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我也将用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把温暖带给更多乘客。”

  11月26日,一条连通天津市中心城区与海河中游地区的重要通道——天津地铁1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竣工。2024年新建的5处地铁周边智慧停车场也顺利投入运营,累计提供停车泊位302个,让城市交通“畅行无忧”。

  愈发完善的交通网络与城市发展蓝图、人民美好向往,正“同频共振”。

  边角成园 “方寸之美”让市民流连忘返

  飞速发展的路网与功能区将城市不断重构,在高楼大厦、居民社区旁,一些“边角料”成为了空白地带,等待着被唤醒。

  “以前这里又吵又乱。现在变成了公园,下楼就是景点,多好啊!”一大早,市民康静琴便带着孩子来到南运河文化公园游玩。阳光明媚、绿树掩映,居民们行走其间,与公园旁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相映成趣。

  市民与孩子在南运河文化公园游玩(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摄)

  “我们这个公园地处三区交界,曾经是一个自发的市场。不仅早晚吵闹,产生的垃圾还有异味。隔壁的居民都不敢开窗。”天津市南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科科长刘军健回忆说。

  如何化“老大难”为“心头好”?“民心工程”是关键。“对老市场‘一关了之’最简单,但我们想让这片空地真正‘活起来’,便广泛地向周边居民征求意见,希望给大家真正带来幸福感。”

  作为2023年度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点位之一,南运河文化公园在旧市场的空地上开始进行建设,在2023年“五一”假期正式开放。“当公园落成时,我们看到隔壁居民楼关了多年的窗户打开了,居民们在楼上看着这里,他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特别满足。”回忆起当初,再看着眼前正在游玩的市民们,刘军健的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

  俯瞰南运河文化公园(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开窗见绿,开门是景。“口袋公园”充分利用边角地块、空闲地“见缝插针”,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对于增加群众身边绿化活动场地、消除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盲区,有其独特优势。自2021年启动“口袋公园”建设,天津坚持便民为民,打造群众身边的“会客厅”和“小花园”。同时,在功能设计上充分吸纳市民意见建议,结合周边人群年龄特点和诉求,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设施。

  “我们在公园特色上注重文化传承,让市民在游玩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文化,也让我们的公园更具文化气息。”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园林建设处处长曹勇说。

  2024年4月末,在南运河的另一段,甲骨文主题公园对外开放。这里的前身——马家店遗址是甲骨文发现地。在广泛听取市民们的建议后,公园打造了“甲骨文百家姓文化墙”,用新方式讲述老历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让公园更具文化气息。

  即将建成的五大道公园钟楼(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曾经人声鼎沸的运河畔,如今热闹不减,再增雅致。2024年,天津市新建和提升“口袋公园”56个。“九河下梢”的幸福故事,正在街角、在楼下、在路边温情演绎着。

  阳光洒在海河上,波光粼粼,仿若一条玉带,串起一座城。在津沽大地,既有沉甸甸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又弥漫着烟火和人文的味道。古今相融,人城相宜,天津正用绿色生态之笔绣花功夫细绘新景,不断擦亮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宫歆慧 蔡荣波

  统筹:陶玉德

  监制:王晔彪

  策划:张强 官文清

  文字:周思杨 韩雨晨

  视频:周思杨 李骏宇(实习)

  鸣谢:天津市委网信办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让桥梁自愈、装备隐身,带你了解“物质世界设计师”

  • 海军四川舰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