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4-12-10 10:55

  杭州之东,萧山梅林。

  冬日的暖阳穿透清晨的薄雾俯照大地,一条条整洁的乡村道路平坦宽阔,一座座农家小院清新别致,一处处休闲场景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溢满喜悦……行进在这片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幅美轮美奂的和美乡村画卷逶迤铺展。

  这里,就是“千万工程”的源起地。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20多年来,浙江省推进“千万工程”步履不停,万千美丽乡村因此焕发新颜。从“千万工程”的精彩破题,到“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梅林村始终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逐绿而行、蹄疾步稳。

  日前,首届“橙柿互动”杯全国新闻界双人围棋锦标赛在瓜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100名新闻工作者在赛事之余走进瓜沥美丽乡村,饱览“千万工程”绘就出的“幸福图景”。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过去的“烂梅林”

  如今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上世纪60年代,梅林沙地、泥路、茅草屋,当地人对自己的家乡有三字总结——“烂梅林”。到了90年代,梅林村内依旧存在不少不规范的小企业,散落四处的工厂与村民居住的农房混杂分布,乱堆的垃圾和横流的污水近在眼前,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环境。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改变源自1998年。为了重塑乡村人居环境,梅林村联合村办企业,实施了集工业厂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于一体的“三区合一”新农村建设,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统一管理,在全省率先建成村级别墅式农居小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实现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

  作为“千万工程”的起笔之处,20多年来,梅林村始终走在乡村蝶变之路的前沿,当地先后开展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建设了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公路,村庄“绿色颜值”不断攀升。

  “以前我们住在河边上,后来房子拆迁,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於女士16岁来到梅林村,至今已经在此居住了30多年,谈及村里的改变,於女士连连称赞:“村里环境不停地在变好,生活在这里太惬意了,中老年人可以在梅林公园遛弯、跳广场舞,年轻人可以在球场上打篮球,孩子有大片的空地玩耍,可以说男女老少都能在村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场所和设施。”

  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主任孙成刚,对梅林村在20年前就建成的集“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于一体的“三区合一”布局印象深刻。“围棋讲究布局,梅林村的先行示范同样胜在布局。”

  看病不出村看书“不打烊”

  数字智能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梅林村党委书记杨燕江说,这么多年来,梅林村改变的是人居环境,不变的是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产业、提升数字赋能”为抓手,不断寻找着乡村共富的多元路径。“我们持续给公共服务做‘加法’,积极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建成了很多公共服务场景。这些设施与周边村子实现共享,形成了15分钟公共服务圈,村民生活和城市居民一样便利。”

  梅林村有一条从南到北的村道,名叫源起路,寓意“千万工程”源起于此。而在这条村道的东面,一处现代简洁的白色建筑群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就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团队打造的“美好生活中心”。中心占地19亩,内设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超市等一系列功能用房,是村民们日常最爱打卡的地方。

  拿智慧健康小站来说,以往村民看病要坐几个小时的公交车进城,如今小毛小病家门口就能解决。村民们在多功能一体机上自助挂号,真正实现小病慢病、常规检查都不用出村,大病也能远程诊疗。

  再比如,在美好生活中心的影院,村民闲暇之余可以来此观看电影;在“沥MALL”(党群驿站),村民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在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村民可以自由借阅书籍……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我们老年人在家里测个血压、血糖,数据会自动传输到智能平台上。如果指标出现异常,村里还会有人来询问你的身体情况,非常贴心。”村民缪先生对智能医疗服务站的功能作用赞不绝口。

  漫步梅林村,数字元素随处闪烁:在数字公交站,乘客可实时查看天气、车辆到站和公交路线等信息;扫描“沥小二”二维码,便可快速了解村庄概况,停车位、公共厕所在哪里,主要景点、特产有哪些;清晨在智慧跑道走一走、跑一跑,智能设备会自动记录消耗的卡路里,实时显示在屏幕上……

  在全国广电围棋协会秘书长黄子忠看来,梅林村对“千万工程”的建设与深化,就好比围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盘,梅林村在20年前就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赢在了起点;第二阶段是中盘,20年来梅林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绘就了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现在梅林已走上后盘,下一个20年,梅林村还需探寻中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从A到D

  “七彩”让生活更“多彩”,让“未来”更具象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概念。同年6月,瓜沥七彩社区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并率先在全省落地“三化九场景”(即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九大场景)的雏形。“未来社区”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在这里也有了现实场景。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走进七彩未来社区,商业活跃的A区、创业踊跃的B区、国际人才居住的C区以及提供优质居住环境的D区,构成了一个集“产城人文”于一体的国际化未来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佳成自信地说:“你在市中心能享受到的所有服务和想做的事,在这里,都有集中式的融合。”

  高佳成拿商业活跃的A区举例。

  高高低低的楼房合围成商业广场,通过连廊和自动扶梯,与错落分布着的小区居民楼及各类餐饮、商业、教育运动等业态连接。一楼是公交首末站,轻松实现“上下楼有电梯,出门有接驳车”。二楼以上是文化客厅、健康生活馆和24小时智慧公共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想要办事,你上楼就能解决,24小时为你服务。这里包含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高佳成说。

杭州萧山瓜沥:在“千万工程”源起地遇见“未来”

  七彩未来社区不仅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空间,更是青年创新创业的“造梦”空间。之江七彩云创城经理潘晨介绍,在企业的起步阶段,未来社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与外部产业资源的连接和支撑,“我们给企业提供信息、人才、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产业资源生态圈,让创业者在这里轻松起步。”

  据了解,立足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主战场和最大单元、城东智造大走廊核心区域,之江七彩云创城打造了近3000平方米的未来STAR小镇青年创业中心,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同时还联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分析与运营学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新加坡中心,共建浙新临空产业创新中心,通过打造“浙新临空经济成果转化中心、新加坡浙商总会杭州驿站、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临空经济管理学院”,构建临空之上汇聚高新人才和孵化创新成果的“超级大脑”。

  鸟语花香的家园,亲如家人的邻里,便捷智慧的生活环境,以及产业与生活的相融相生……在七彩未来社区,“未来社区”有了更具象化的“答案”。

  “刚下车时以为这里只是一处商业体,没想到这里是一个集邻里、健康、创业、交通、服务、治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在围棋报社的王伟看来,如果把瓜沥看作一盘围棋,七彩未来社区和梅林村就是两个棋眼。“有了棋眼,才能起势、聚气,让美好生活的愿景照进现实。”

  在萧山瓜沥,“千万工程”与“未来社区”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了一个宜居、智慧、和谐的生活典范。这里不仅是钢筋水泥的简单构建,更是人文关怀与智慧生活的充分融合,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深度诠释。在源起地,“未来”正渐入佳境。(徐可 王振恺 金婷婷)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定日县地震:心理服务暖童心

  • 广西南宁:红红火火迎新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