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会议怎么去?展馆在哪里?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小叶子”们认真解答,助力进博。11月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行到第二日,人群络绎不绝。从国家会展中心零米层的一楼,到十六米层的三楼,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从早到晚,这些“小叶子”兢兢业业帮助来宾。尽管辛苦,但他们一直热情无比,保持着干劲。
指引方向、寻找场馆,“小叶子”正忙碌
“你好,请问P6停车场在哪里?”11月6日下午三点,一个参展观众在零米层商业东咨询处停下来询问。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小叶子”詹韵祺和李宇耘赶紧上前一步,熟练地为她指路。指引方向、帮助来宾寻找场馆……解决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咨询处的“小叶子”的工作。这一场景,在国家会展中心各个咨询处点位重复上演多次,已不足为奇。
“上岗之前,我们经历了两天的模拟上岗,之前也来踩过点,对大概的方位有过了解。”詹韵祺告诉记者,“经过了这两天来宾对我们的询问,熟悉度也更加提高了。”她和李宇耘今年都刚上大一,她们既是同班同学,也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从以前开始,她们就对进博会充满憧憬,知道有志愿者的机会,她们毫不犹豫地就在学校报了名,光荣地成为了一年级的“小叶子”。
和她们一样,八米层商业北咨询处的苏敬淘、十六米商业西咨询处的向萌,都是初来乍到的新生“小叶子”。“我们的工作是从中午12点到下午5点。今天我们工作了很久,有很多人来展台问问题。”苏敬淘来自上海理工大学,是研二学生,这一次成为进博会志愿者,参与到盛会中,她十分期待。
而向萌,这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大五学生,从高年级学长学姐那儿知晓了他们参与了进博会,心中也埋下“小叶子”梦。这几天工作下来,她感到光荣的同时,对工作也颇有心得。“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几号馆怎么走、地铁去哪儿、驳车怎么坐,或是问几号停车场的方位。”说到工作,她仔细回忆道。
遇困难,正锻炼,新生“小叶子”成长中
都是一年级的“小叶子”,尽管抱着一股韧劲和热情,事前也进行了详细的培训,但初上岗,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去哪个展位?去哪些地方用餐?这些都有培训。但在实际情况中,她发现,不一定能即时反应过来,比如遇到外国友人询问,就需要大家一起协调、帮忙,在这其中,她也思考着,如何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解决问题。“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帮助大家去想去的地方,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她表示。
詹韵祺和李宇耘为了熟悉进博,在正式工作前来实地考察,熟悉方位。不过,工作时,她们也有不知如何指引的时候。有位残障人士来到咨询台,十分着急地表示找不到轮椅充电的地方。詹韵祺和李宇耘都不确定。为了帮助她,詹韵祺和李宇耘趁轮班休息时去询问警察,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充电的地方,替轮椅充上电。这番神奇的经历,詹韵祺和李宇耘记得很深,想起来还是很开心:“她非常感谢我们,最后我们还一起合了张影。”可以说,这些临时情况是困难,但也是锻炼。
既劳累,也开心,齐心协力更好服务
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这群萌新“小叶子”却成长了许多。聊到接下来的志愿服务,李宇耘还提出了自己有待进步的地方。在工作中,她发现国家会展中心零米层人流量较大,来询问的来宾很多,常常一个人要对接三四个人,但国家会展中心地形复杂,会议室多且复杂,同一个字母开头却也分许多种类。“更专业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能搞得特别清楚,需要看地图,这也是我们后面几天工作中想改进的地方。”她说道。
向萌也坦言,对于地图,她也有不清楚的地方,之后还需要继续熟悉。同时,她还不忘对细心照顾“小叶子”们的老师们道一声感谢:“我们的点位在三楼,是露天的,一开始这个点位非常晒,阳光过强,后来老师们帮助我们安了伞,今天服务的时候就好多了。”
虽然累,这些不同点位的咨询处“小叶子”却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帮助别人,他们自己也有所收获。李宇耘形容为“累并开心着”:“很荣幸可以解决来自五湖四海的长辈,或者是一些参展商的问题。”苏敬淘也觉得,服务他人、提供帮助,作为志愿者的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乐,告诉来宾具体的位置地点、指明方向,在指引别人间,她收获满满。
接下来的几天,这些小叶子们将继续在咨询处,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给予服务。无论是零米层、八米层,还是十六米层,各个点位的“小叶子”都在齐心协力,为在进博提供更好的志愿服务而努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 吴恺/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