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政情 > 正文

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11-04 10:16

  人民日报记者 吴秋余

  降准降息,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自动细胞培养系统、蛋白质纯化设备、自动化质量检测仪……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的先进生产车间内,一系列精密的生物加工设备整齐排列,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在这里生产并走向市场。

  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微芯生物迎来了快速成长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由于持续投资高端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所带来的资金压力,这对公司的财务规划和长期发展提出了挑战。

  企业的资金痛点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发力点。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政策引导下,光大银行深圳前海分行今年基于科技型企业特点创新推出“腾飞贷”业务,一次性为微芯生物提供了3年期1亿元的授信额度,投放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并以“固定+浮动”方式计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金融活水浇灌下,微芯生物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形成多条原创新药产品线,推动企业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在2月、5月、7月已先后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在货币政策的总量、结构、传导方面综合施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落地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当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从9月27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公开市场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继续在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一系列货币政策推动贷款增长保持稳定态势。截至9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57.71万亿元,同比增长7.6%,人民币贷款余额253.61万亿元,同比增长8.1%。量增的同时,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9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3%,比上年同期低约21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2%,比上月低约2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约7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经营信心持续恢复,投资活动也有改善。广东惠州某石化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的累积效应已在显现,企业融资成本继续下行,公司贷款利率由年初的3.2%降至2.85%,本轮降准降息后财务成本还可能进一步下降,计划将更多资源投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及人才引进等领域。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获得全国首笔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让合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聚公司”)负责人雷彩红喜出望外,“对于我们这种初创期科技企业来说,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支持技术升级、生产扩张,多亏了国家的金融政策支持。”

  作为一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合聚公司所研发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光电领域,市场竞争优势较大,而由于该公司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想获得融资并非易事。

  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后,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部署、主动对接,运用“善新贷”纯信用、全流程线上的产品优势,为合聚公司提供81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成为全国首笔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再贷款,后续企业还能享受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为了让更多科技型企业、工业企业知晓再贷款政策工具及配套金融服务,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还与当地人民银行、科技厅等携手,在佛山、中山、惠州、东莞等城市举办多场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技改服务地市行”活动。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着力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0月20日,中国石化、招商港口、中国外运等23家沪深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达成意向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股票,涉及资金总额超百亿元。

  为提振资本市场,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10月10日,我国首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顺利落地,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10月18日,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正式推出,首期额度3000亿元,后期根据市场情况评估后可扩大规模,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长效机制,提振市场信心。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在中国人民银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旨在稳定股市、提振信心,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这两项工具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探索。”潘功胜表示,从宏观和深层次角度看,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是一个相互交织、互相作用的过程,估值修复有助于资本市场发挥投融资功能,阻断市场走弱与股权质押风险的负向循环,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改善社会预期,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

  数据显示,宣布设立政策工具的9月,沪深股市股票成交量大幅增长32.7%,而此前8月份成交量下降15.3%。9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出台了各种结构性政策举措,实实在在加大了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结构性政策最终还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关键堵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随着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未来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会更足、成色会更亮。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10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进行了批量集中调整。调整的存量房贷包括首套、二套及以上,对于加点幅度高于-30基点的存量房贷利率,将统一调整到不低于-30基点。对于部分城市仍设定了新发放房贷利率政策下限的,调整后的加点幅度需不低于下限。

  这是银行业积极落实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倡议而实施的调整举措。

  “一觉醒来,每月利息少了近千元。”北京的张女士家住在五环外,贷款申请时是二套房,当时正赶上了利率高点。10月25日早上,张女士收到建设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得知自己房贷利率已经调整成功,她马上在手机银行查看结果,自己的房贷利率直接从5.25%降到3.95%,每月还款利息节省约970元,一年就是1.1万多元。

  据测算,本次调整后,预计存量房贷利率将平均下降0.5个百分点(50个基点)左右,总体上平均每年将能节省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惠及5000万户家庭、1.5亿居民。

  “此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购房者负担,有利于提升消费能力。”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此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力度大、受惠面广,普通购房者还款压力减轻带来可支配收入增加,可用于满足更广泛的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同时,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后,购房者对买房后新老房贷利差继续拉大的担忧有所减轻,有助于释放刚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不仅是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近期,多项金融政策加力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基于自身的职责,优化调整了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从金融宏观审慎的角度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化解和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

  记者了解到,近期,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房地产政策出台后,一线城市新房、二手房带看量和成交量明显上升。董希淼认为,近期房地产支持政策出台改善了居民购房预期,叠加各地政府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潘功胜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动态平衡。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阿禾公路正式通车

  • 新生代科研力量助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