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兴安岭开发建设60周年——绿色宝库 底色更浓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60周年——绿色宝库 底色更浓

来源:人民日报2024-10-31 08:56

  核心阅读

  今年,大兴安岭迎来开发建设60周年。60年来,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植绿、护绿、兴绿,让生态家底更厚、富民路子更宽。

  大兴安岭林区山连山、岭接岭,碧空万里,林海无际。这里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主要分布区和我国唯一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被称为“绿色宝库”。

  1964年,时任铁道兵副司令郭维城、参谋长何辉燕和原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带着十万建设大军,挺进沉睡千年的林海雪原。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让大兴安岭静了、绿了,走向转型发展之路。

  今年,大兴安岭迎来开发建设60周年。近日,记者深入大兴安岭林区,探访林区人植绿、护绿、兴绿,擦亮“绿色宝库”底色的生动实践。

  科技助力,筑牢最北生态屏障

  深秋,大兴安岭秀美的浩瀚林海,被大自然调成金灿灿的颜色。

  走进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阿木尔林业局的轻基质育苗大棚,千万盏白色育苗营养杯盛托着一株株细小的红松种苗,在阳光下绽放着稚嫩的青黄。

  “这是我们2020年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引进的轻基质育苗技术,原先用土培,一个人只能背二三十株苗,现在轻便多了,能背100多株;成苗率也由原先的70%提高到85%。”正在大棚整理托盘的技术员张清林谈及轻基质育苗的优势,立马打开了话匣子。除此之外,苗木的培育周期也被缩短,原本3年才能培育的樟子松,现在2年就能上山。

  随手拿起一盏营养杯,记者发现与日常见到的盆栽育苗杯不同,土里面掺杂着星星点点的白色颗粒。“营养杯的原料主要是草炭土和珍珠岩,配比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适合寒温带气候。”张清林解释,“我们的杯体原料是无纺布,上山后可以直接移栽。”

  在林区,有句俗话叫:“只造不管,等于白干。”那么又该如何优化林分结构,抚育森林资源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探索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给出了答案。

  穿行在松岭林业局绿水林场150林班的“管片”内,踩在细碎、柔软的松针上,发出簌簌的声音。这片平均树高超过11米,已有25年林龄的落叶松人工纯林见证了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的探索过程。

  “松岭林业局一共有6种森林经营模式,我们会针对每一种森林经营模式的不同发育阶段林分,分别建立多组监测样地。”150林班作业组长赵军正和森林调查设计队员架设仪器测量树高,“这一片就是以用材主导的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模式示范林,通过留优去劣、采次留好,采取透光、修枝,采伐被压木、濒死木、枯死木,枝丫归堆等方法进行综合抚育。”望着参天的落叶松,赵军颇有感触。

  近年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通过探索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实施一林一策,努力实现由扩大森林面积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提高森林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而提升森林蓄积、森林碳汇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2023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共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任务21.2156万亩,试点完成率100%。

  大兴安岭北坡,莽莽森林深处,额木尔河缓缓地绕山流淌,蜿蜒迂回,自然形成的九曲十八湾,灵动多姿。九曲十八湾国家湿地公园保存了完整的大兴安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202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宝贵的寒温带基因库。

  走在公园的环形木质栈道上,太阳能板下一个类似蘑菇的绿色“音响”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不是音响,是动物声纹检测仪,能通过全向型麦克风采集直径30米范围内鸟类的声纹和鸣声数据,再传输、储存、识别,目前已经识别到100多种鸟类。”湿地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邓辉介绍,传统的动物监测手段以人工监测为主,但监测时间短、监测周期长,不能完全反映生物多样性。现在的仪器不仅可以全天候工作,还可以使用专业算法自动识别1000多种鸟类。

  除了动物声纹检测仪,公园还有15台装备了人工智能鸟类识别系统的摄像头。“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正在推动建立统一的保护地系统管理平台,去年就在多布库尔、绰纳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生态物联网感知系统建设,这些动物声纹检测仪和摄像头都将成为感知系统的一部分。”集团公司保护地管理处处长马铭说。

  两业并举,端起生态金饭碗

  大兴安岭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这片林海雪原孕育出无数天然、无污染、纯绿色的珍馐。

  “我国大部分野生蓝莓都来自大兴安岭,但早些年大多直接低价卖掉了。”阿木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穆臣伟说,他们成立了专业化、商业化运营团队,将103种产品线上推介销售,今年1—9月实现销售收入19万元。

  背倚群山叠翠的大兴安岭,面朝碧波荡漾的黑龙江,这里建起了一座以蓝莓为主题的欧式古典酒堡,一个集产品研发、果酒酿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AAA级旅游景区。

  在阿木尔林业局,人们通过电商平台,在线上将桦树茸、蘑菇等销往各地。这里曾经仅有中国邮政覆盖,如今汇集顺丰、中通、申通、圆通、韵达等9家快递公司,每天的收发货邮件往来不息……去年实现网络订单销售11万余单。

  在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森林环抱中,一座座五颜六色的砖瓦房整齐排列,规整的水泥路面上,不时驶过几辆自驾房车。

  “听说前面有鄂伦春民俗博物馆,我们特地来看看。”几位自驾游客刚走进博物馆,身着鄂伦春族服饰的“讲解员”孟彩红便热情迎了上来。她是鄂伦春传统桦树皮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博物馆运营后,她主动来这里为游客介绍民族文化、展示非遗手艺。

  “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今年已经迎来了7万多名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副乡长方娜说,近两年,乡里围绕鄂伦春族文化创新宣传策划,吸引不少游客来此参观、打卡,新修缮的博物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提供了创业机遇。

  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记者走进大兴安岭寒地生物中试基地食用菌实验棚,一排排形似“小木墩”的菌包笔直罗列,黄褐色的灵芝犹如撑开的小伞,菌盖层叠错落,长势喜人。

  “今年我们对3000袋菌包培育试验,头两茬形态佳、品相好,产量达到280斤。”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农艺师胡海冰和同事们满心欢喜,几分钟工夫,就摘了满满一筐。

  菌种进棚、覆土栽培、出芝管理、采收晾晒、封仓越冬……今年以来,地区农林科学院食用菌团队在菌种种源、栽培技术、种植环境等多个环节进行攻关。从采集野生松杉灵芝,到对菌种种源严格把关;从菌种分离,到装管提纯的专业把控;从进行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到进棚下地、出芝管理,都下足了功夫。

  “我们培育的松杉灵芝生长期一般是两年,可以收获三到四茬。”胡海冰告诉记者,从目前收获的两茬灵芝的品相和产量上看,这种创新模式是比较成功的,明年准备推广试种。

  在大兴安岭,灵芝不仅可以在棚里开花,还可以种在野外的树疙瘩下。走进图强林业局奋斗林场的仿野生灵芝采摘基地,阵阵菌菇清香扑鼻而来。俯身看去,如伞如盖、肥厚有型的松杉灵芝就隐藏在一个个树桩下。

  今年8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邹莉率领专家组来到基地实地考察,针对种植环境、规模、产量及技术难题,对种植户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还讲授了仿野生松杉灵芝种植的基础理论、栽培方法、日常维护、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处理等关键技术。今年仿野生灵芝收获后,邹莉还会来取样,通过学校的仪器设备精准检测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并带领专家组和研究生团队,对林场明年的选址和种植流程进行规范指导。

  60年来,大兴安岭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放眼未来,这里将会让生态家底更厚、富民路子更宽。(记者 崔佳 郭晓龙)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