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和园区的故事|方洲路北的松树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我和园区的故事|方洲路北的松树

来源:苏州日报2024-10-30 20:39

  第一次遇见这棵松树,是在十八年前一个春日的清晨,我去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参加面试。

  园区的道路宽阔笔直,从津梁街右拐进入方洲路,远远地就看见一棵大树郁郁苍苍地立在前方。

  沿着园区三中(现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的校园向西走,经过热闹的操场,到达宽敞的校门口,就感受到了这棵树的气势——傲然苍劲,昂藏欲起,青天似乎也为之一低。高壮雄武的身子稍稍地倾向方洲路,坚劲的枝条向四周斜伸出去,一层一层又一层,挺秀而充满力量。

  继续向西走,它的模样越来越清晰。树干粗壮挺直,淡褐色的树皮有些龟裂,看上去嶙峋古朴。大枝舒展,轮生的枝条微微向下斜伸,暗绿色的针叶螺旋状地生长着,针叶短而密实,齐刷刷的,非常可爱。新长出的枝条纤细柔软,颜色亮绿喜人。枝条的末梢向上翘起,嫩绿的针叶努力地向上,向上,似乎要改变枝条下斜的趋势。

  几条枝叶遮住了人行通道。我停住脚步,仰起头,绿色的枝条浅浅地勾勒出天空的脉络——天空纯蓝得像一汪汪湖水,一缕阳光洒在树枝上,这些湖水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熠熠生辉。一阵微风拂过,淡淡的松脂清香沁入心脾,不由神清气爽。

  面试顺利,再经过层层考核,九月份,我如愿进入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工作。每天上班下班,我都会从这棵树下经过,然后带着清新的松香味进入校园,走进课堂。

  又是一个九月,班级里转来一个孩子——凌。第一次见凌,也是在清晨,初秋的阳光藏在教室窗台的花朵上,微笑着倾听教室里的书声琅琅。

  “啪”,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男孩出现在门口。瘦小的身子佝偻着,无力地靠着门框。我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他,然后引他去座位,他摇摇晃晃,如风中蒲柳般荡到座位上。他的腰一直佝偻着,作业本上的字瘦小无力,歪歪扭扭,时而还会缺个“胳膊”少条“腿”。找他聊天,他靠在椅子上,神情漠然,声音极低,话语很少。

  慢慢地,他在班级有了一些朋友。几乎每个课间,我都看见他的身边围着一群男孩,听他讲老家的趣事,或是聚在一起,叽叽咕咕不知道在商量什么。这个时候的他像变了一个人,眉眼活泛,神采奕奕。

  一天,年级组长过来,反映凌在路边一位老师的车上写了不雅的字。凌非常干脆地承认了,说是看车上落了一层灰,一时没忍住,就写了一些字。

  那时,我们的教室在紧靠着园区三中的教学楼上。我跟他站在三楼的走廊尽头,可以清晰地看到那棵松树。

  我给他讲述我与松树的故事,他告诉我他父亲是这里的环卫工人,忙碌而且辛苦,母亲在附近小区里打扫楼道。他的弟弟今年上幼儿园了,于是父母通过积分入学政策,将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的他接到这里上学。但是,他并不愿意来城里上学。

  课间,我经常找他到走廊尽头聊天,聊他,聊他的弟弟,也聊那棵松树。

  有一次,他鼓起勇气请我陪他去看看那棵松树——他自己看过几次,没感到有什么特别之处。

  正是晚春,松树繁茂的枝叶间刚刚孕育出一颗颗淡绿色的小松果。这些松果,像初生的婴儿,清新娇嫩,被深绿茂密的针叶们小心翼翼地捧着,温柔地呵护着。

  凌对这些玲珑可爱的小松果很感兴趣。我告诉他,去年春天,松树的雌球花就开始授粉,等待13个月后,也就是上个月,才受精结出这些小松果,这些小松果将在今年10月份成熟,如果从大小孢子发生算起(前一年的秋天),到松果成熟需要整整26个月,跨越3个年头。

  凌的脸上闪过一丝震惊,目光停留在那些针叶中的小松果上,舍不得挪开。正是放学时间,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过来,一个孩子指着树上的松果,惊喜地喊道:“快看,松树结果啦!”一群孩子围上来,叽叽喳喳,指指看看,均是满脸欣喜。

  从那以后,凌迷上了松树。我送给他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他在上面记载了松树的种类、习性等知识,还摘抄了有关松树的诗词文章。小学毕业后,凌进入附近的初中就读,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园区三中,后来又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一个雪后的冬日清晨,天寒地冻,我全身捂得严严实实的,在小区里遛狗。一位身材挺拔的年轻人唱着歌开着垃圾车从我身边经过,歌声欢快活泼,温暖了冰冷的天气。他戴着绒线帽子,厚厚的围脖一直拉到眼睛下面。车子在垃圾房前停下,他一偏腿,从车上轻快地跳下,熟练地将车上的空垃圾桶卸下,再将垃圾房里装满垃圾的垃圾桶拖过来装到车上,动作娴熟流畅,很快,他扣好车子的挡板,又哼起欢快的歌曲,准备出发。

  “汤老师吗?”突然,他试探性地问了一声。

  我愣住了,下意识地摘下口罩。他也摘下帽子,拉下围脖。

  居然是凌!

  他看出我的惊讶,解释道:“我爸爸负责这一片的垃圾收集,这几天,天气太冷,爸爸感冒了,正好我休年假,就自告奋勇地来了。”

  我问起他的生活和学习,他笑笑,说:“挺好的。现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说到这里,他似乎有些感触,稍微停了停,接着说:“我特别感谢当年您带我认识了方洲路北的那棵松树。在小学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考上隔壁的高中。高中阶段,我在教室走廊就可以看到这棵松树。课间,我会远远地看一眼松树,背几句诗词,特别解压。”

    他还要工作,我们匆匆告别。他哼着歌曲渐渐远去,那歌声较之来时,更为欢快活泼。

    我仿佛看到了那棵松树,他顶着厚厚的积雪,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挺立在方洲路北,挺立在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之间,满身苍翠,坚忍不拔。不由想起丰子恺的《松下闲逸图》:门前苍松,不慕春风,不识衰荣,终岁青葱。

    (作者 汤建英 袁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 济南: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盾构掘进过半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