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和园区的故事|土地老爷请留步
首页> 地方频道> 文化 > 正文

我和园区的故事|土地老爷请留步

来源:苏州日报2024-10-30 20:29

  1994年10月某天,园区筹委会的小白楼照例人来人往。我正埋头根据工委会议精神整理下午要用的新闻发布稿,斜塘镇文卫助理老沈进了我的办公室,咋咋呼呼地叫:“旺墓村西头的老庙是古物,不能拆啊!”

  我问:“它进入国家文物保护系统了吗?”

  老沈急了:“村窠里的一座老破庙,哪有这资格!”

  开发建设初,筹委会人手短缺,我曾奉命在做好新闻宣传的同时,协助一位老领导兼管新划归园区管辖五个乡镇的文、教、卫。这位老领导的主要工作是“借鉴新加坡经验”,权重比我大得多,所以我得主动多挑担多跑腿。五个乡镇的文、教、卫事务一大堆,既要确保顺畅交接,又要确保照常运行,而我们居然还能顶住大半年没出事。园区筹委会项目方方面面的筹备工作也都这样。现在细说起来,还真没人信。我没有三头六臂,常用的办法,就是常与各乡镇的老站长们、老校长们、老院长们在一起开小会,有难题,大家商量着解决。交道打多了,就都成了朋友。斜塘文卫助理老沈,是我倚仗最多的乡镇干部之一。

  但此刻,老沈来得有点不是时候,因为现在园区项目从无到有已经初步站稳了脚跟,机关人手从十来人增加到好几十人,分工也在细化中,“筹委会”上升为“管委会”已指日可待。新闻宣传本是我的主业,我正开始有意识地一步步脱离兼管的乡镇“文教卫”,还瞅准时机,把抽屉里的那枚“社会事业专用章”也交了上去。但“首问负责制”,是筹委会的一项内部严令,基层机构、中外企业,甚至老百姓个人,但凡有事找上门,机关人员“事不关己”或“一推了之”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是园区创业之初就立下的一条铁律。即使不清楚某事该由谁管,第一个接手人也必须先把事情弄明白,然后向上汇报,交领导协调。于是,我请老沈先回去,说好等下午开完记者会,一定去现场看看。

  待我赶到斜塘,再由老沈他们领着来到独墅湖边的旺墓村,天已黄昏。

  落日挂在天边,那座古庙静静地卧在村舍间,周围是荒草和少数枯树。老沈说,这是座土地庙,自古以来都是村民逢年过节祭拜土地老爷的圣地。虽然在特殊时期它一度做过学校,甚至做过饲养场,但无论怎么潦倒,逢年过节来自周围几十个村子数万村民的香火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那庙不大,因年久失修,部分墙体有坍塌。单檐歇山顶结构,总高不过六七米。屋檐离地面才一人高。正殿是东西向三间,向北伸出一段五六米长的廊,构成一个“丁”字。梁柱都特别粗,柱漆虽然都已脱尽,但本色原木很有沧桑感。那几组斗拱更是硕大粗壮,好有气势,而且还不失精致。

  从布局看,庙门不寻常,竟是朝北开的,这真有点怪。庙四周有着蛮大一片基座,在乱草里可找到几组圆鼓鼓的础石,它们对称排列,可以想见小庙昔日的规模当比现在还要大些。

  庙里供奉的神像被移走看来已有年头了。老沈说,有人把这庙叫作“福德庙”。福德,是传说中周武王时代的税务官,他公正廉明,爱护百姓,造福地方,被看作土地之神。全国各地都拜福德庙,老百姓都把福德庙称作土地庙,总是来此求丰收,保平安,去病消灾。据说无不灵验。

  空落落的神坛上积着厚厚的烟灰,散落着一簇簇的香头。老沈摸了些烟灰在指上,轻轻地捻着,说:“神像泥胎不在了,但土地老爷其实一直都是在的,在老百姓心里呢。”

  我对祭祀习俗、对古建筑知道得远不如老沈多,但此时身在庙中,的确能感受到乡亲们故土难离的惆怅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我明白了,这事不仅涉及文物保护,更事关人心。

  这次我来得匆忙,又完全没想到村窠里藏着这么一座神奇、神圣,且还精致的土地庙,没带只照相机,很有些可惜。

  折返时,天已擦黑。我们绕出村来,驶上机场路,要穿过8平方公里的园区首期开发区。建设工地上灯火通明,机声隆隆,与周边寂静的乡村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远远近近到处桩机林立,冒气的气锤举高落下、举高落下,把一根根巨大的桩柱硬生生往地下岩层插进去。大地伴随着气锤的击打声颤动。千年古城的东郊,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诞生,这就是我们正在干的大事。用新加坡同事的话来说,这里的建设“如火如荼”,每次经过,都令人热血偾张。

  一路上,运土方的、运桩柱的,各种大型工程车吼鸣着来回穿梭,我们小小的桑塔纳在其间穿行很是艰难,末了还是被“卡”住了。卡久了,驾驶员小郑要下车找那些开工程车的司机论理,我阻止了他:“人家心急火燎,争分夺秒,是任务在身,而我们只是下班回家。你有充分的理由吗?”

  倒不是我怕事,实在是,我一路上都在想着保住斜塘小庙的充分理由。仅凭一己浅见、一时感动,怎么挡得住滚滚向前的工程车?为了小庙承载的那份沉沉的乡愁,我向上反映时必须要理由充分。而充分的理由,很可能是在老沈说的“文物保护”中。

  经过几天的辗转打听,我终于走进了苏州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的权威专家王仁宇的办公室。

  虽未经预约,但我是有备而来,讲了情况,并出示了自己凭印象画的小庙草图,王仁宇听得很认真,这使我看到了一些希望。但末了,他喃喃的一句话,又叫我把心提了起来:“之前,市里对园区规划涉及区域的文物遗存是做过摸底的,但清单里怎么没见提到过它呢?”

  王仁宇还是如约来到了园区。没想到的是他老先生出城做野外调查还打上了领带,更没想到他还带来了市博物馆的两位专家钱公麟和陈嵘,阵容老大了。我领着专家们直奔斜塘旺墓村,老沈在那里与我们会合。

  果不其然,那座埋没在荒草丛中的破败小庙,使得专家们一见就两眼放光,兴奋不已。

  专家们说,从单檐歇山顶和梁柱结构看,这庙的确是很有年头的。他们也特别注意那几组连接梁柱的斗拱,认为这样壮硕又精巧的斗拱形制,只见于宋代建筑。他们共同得出判断:这是约800年前南宋木结构建筑的遗存,即使是在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很少见的,而且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值得写上一笔。

  专家们的眼光又停留在土地庙附近的一座三跨石板桥上。村民立刻摇来小船。凑近细看,专家们认为,小桥的石板为宋代常用的武康石。榫接结构、石条中间厚两头薄、打磨细致、两侧有雕花,也都是宋代的典型做法。桥北侧刻的文字,说明此桥在明朝正统八年有过一次重修,而它的结构和用材,无疑都是南宋留下的基础。所以专家们判断,小桥和土地庙当是一个相得益彰的精美组合。

  保住古庙,这下可有了充分的理由。当时,这些理由还只是专家们彼此间的片言只语,但它们瞬间不胫而走,惊动了村里所有的父老乡亲,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村长把专家们请进一间空屋。被允许跟进屋的,只有村里的几位长者,其他人等只能在外头隔着门窗听热闹。我注意到,外面有些妇女是特地戴上花头巾,穿上传统的水乡盛装赶来的,这与今天王先生下乡实地勘察还打上领带,刚好不谋而合。

  还好,我这次带了只相机。我拍下了专家和村民代表讨论“庙门为啥朝北开”的热烈场面。这只相机有自动记录时间的功能,在照片上留下了“1994-11-12”的记录。

  此后不久,我从五乡镇文教卫的工作中完全解脱了出来。有关旺墓村土地庙的情况报告,连同现场照片,都一式数份,放在了筹委会几位主要领导的桌上。事情交出去了,就不便再多过问,但这庙和这桥,一直挂在我心里。

  1997年,旺墓土地庙和小石桥依原样重修。工人们在原有地基的土石中,发现了一些宋代士兵配备的军用水壶的碎片!这进一步证实了专家们的判断。

  重修完成,旺墓村已经隐入了历史,昔日的老乡都搬进了不远处的新楼群。土地庙和小石桥,静卧在中科大研究院楼群的怀抱中,但仍旧是开放的,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香供也是任人随意领取。这里整天香烟缭绕,游人如织。逢年过节,天刚亮就会有人赶来等着“烧头香”。土地老爷已经金身重塑,被供奉在正殿中,还配上了土地婆婆像。两位老神仙白须白发,慈眉善目,好暖人心!

    2002年,斜塘土地庙和永安桥竖立起“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堂堂正正进入了国家文物保护的正册。

    (作者 李巨川 袁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