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十不惑”福建永安一路“蝶变”向新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四十不惑”福建永安一路“蝶变”向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0-24 18:23

  中新网三明10月24日电 (记者雷朝良)“40年,从县到市,一字之变,背后是城市能级的提升,是空间布局的延展,是发展能量的爆发,更是经济社会全方位的变革。”福建省三明永安市委书记傅天宝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图为永安城区。永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开地图导航,从福州一路深绿向西,就到了永安市。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省会内迁永安达7年半之久,许多名噪当代的思想文化界人士云集于此,为当时东南抗战文化名城。

  今年是永安撤县建市40年。1984年,永安成为三明市唯一县级市。自那以来,永安城市建设框架不断拉开。城区面积从7.1平方公里扩大为32.36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空中俯瞰永安,百里沙溪城中蜿蜒而过,一水护城将绿绕,诸山排闼送青来。

  40年产业链聚势成群,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作为“小三线”时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永安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傅天宝介绍,自1995年首次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以来,永安已上榜28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分别站上500亿元、20亿元的新台阶,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富有永安特色的“33211”现代产业发展体系,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百里沙溪在永安城中蜿蜒而过。永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永安的中国重汽福建海西汽车公司总装车间内,各工序上的工人正忙着作业。据悉,该公司已形成年产轻卡5万辆、中重卡5万辆的产能规模。重汽海西产品目前已实现批量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产品出口量连续多年实现倍数增长,累计出口各类中、轻卡产品超过3.5万辆。

  永安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具有永安特色的县域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重汽海西为龙头,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为主导的汽车全产业链配套体系,汽车工业园区入驻各类配套企业35家。

  永安是中国笋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当地深耕全竹利用,成长为国家竹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福建省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县,全市169家笋竹企业串起了一条全竹产业链,形成了以竹板材、笋制品为主,竹家居、竹香芯和竹机制炭为辅的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竹业产值107亿元。

  永安市已探明的微晶石墨矿储量超9000万吨,居全省首位。当地将发展新型碳材料产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构筑政策、资金、人才、科研等方面一系列支撑平台,引进23家石墨和石墨烯等新型碳材料应用企业,全产业链初步形成,2023年实现产值30亿元,近6年年均增幅超20%,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40年接续奋斗改革,共同托起“稳稳的幸福”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全国农民健身工程先进县、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示范市……40年来,永安人民接续奋斗,传承改革基因,在林改、医改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创新举措。

  永安持续深化林改,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创新林权、林业碳汇等交易机制,通过在全国率先探索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机制、设立全省首个碳汇专项基金、打造“竹师傅”竹产业共享用工平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做足绿色发展文章,多项创新经验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

  永安安贞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精湛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闽中瑰宝”。永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永安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仅近10年来,永安就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9个,投入经费近7亿元,城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并推动实施一批交通民生工程,实现“城市有动车、连县通高速、镇镇有干线、村村通客车”的美好愿景,成为闽中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今,永安“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市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市公园慢道不断延展,城镇化率达74%,筑就了一个“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幸福巢”,永安获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持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永安所在的三明市是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提升永安闽台农业(林竹)产业园平台,是三明促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一个发力点。目前,永安闽台农业(林竹)产业园已引入7家台湾合资企业。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告诉记者,园区年产竹木集装箱底板60万立方米,占全球市场份额30%以上。

  据永安市委台办主任郑龙凤介绍,近年来,永安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目标,实行工作专班运行机制,实施特色现代农业、森林康养产业、乡村共建共治、交流合作等四大融合行动,积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累计引进6支台湾团队、50多名专业人才参与永安乡建乡创,在农房建筑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文化资源挖掘与采集等方面,提供驻村式陪护服务。

  永安充分发挥当地抗战文化品牌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永安抗战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推动各乡镇街道主动靠前联系对接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依托宗族祭祀、寻根问祖、族谱对接等活动平台,办好各类交流活动,探索策划举办了2023年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活动和“两岸民族共好”论坛、“两岸一家亲同族心连心”海峡两岸青水开闽文化交流联谊等各类两岸交流活动。

  四十不惑,站在撤县建市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傅天宝表示,将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特色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城乡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继续以“爱永安、拼发展、敢担当、赢未来”的奋进姿态,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上海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引关注

  • 大学里的文创团队 让文物“活”起来 “火”起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