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来源:内蒙古日报2024-10-15 14:48

互嵌互融同发展 通达辽阔共繁荣

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开鲁县“守望相助 情牵义和”草原那达慕大会。 包金锁摄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科技人员在鸡心果基地了解种植情况。高浩天 摄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通辽市博物馆走进新城第一中学开展“源起西辽河 文博润北疆”——系列社教活动。 程赢 摄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科尔沁马拉松欢乐开跑。张启民 摄

  □郭洪申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中华文明三大源头之一西辽河文明的核心区域,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43个民族,总人口287.3万,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哈民”“南宝”的先民繁衍生息,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和渔猎文化在这里交织汇聚,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

  通辽市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意义,紧扣办好两件大事,围绕“互嵌互融同发展通达辽阔共繁荣”,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贡献通辽力量、展现通辽担当、呈现通辽风采。

  强化政治引领 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正确方向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开展民族政策理论宣传。 吴梦瑶 摄

  通辽市作为全区少数民族群众比重大、全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级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辽市委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在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聚焦主线,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十四五”总体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印发《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若干措施的任务分工方案》,在重大会议报告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监督等活动中全面贯彻主线要求。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为一项“特殊重要任务”顶格部署、高位推动,对标创建标准层层签订“军令状”,整合精干力量专责推进。在干部教育中突出主线要求,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培训课程的20%以上,市旗镇村培训实现全覆盖。创新落实“两个纳入”,组织全市8337个基层党组织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星”。把“四个特别”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全市110个苏木乡镇(街道)、2359个嘎查村(社区)全部配备专兼职民族工作干部。在各层级广泛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算好算清发展账、惠民账,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部门“三定”方案、各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和市民公约。出台《关于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决定》,市、旗两级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注、广泛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强大合力。

  增进文化认同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人物——梁立伟和大家一起学习。包金锁 摄

  通辽市坚持在文化建设中聚焦主线,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托麦新烈士陵园等基地展馆,持续加强“五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阐释西辽河文明所蕴含的共同体理念。深化与中科院等方面合作,定期举办西辽河文化研讨会、西辽河文化节。倾力挖掘打造以哈民遗址为代表的“四大考古名片”,探寻和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有形有感有效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以“两个打造”擦亮“北疆文化”品牌。制作《多彩通辽融合画卷》等新媒体作品,编纂《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通辽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录》等精品图书,推出《彩云飘落的地方》《家书》等文艺佳作。组织哲里木版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巡演巡展,推动乌力格尔等民族传统艺术形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中形成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精神纽带。挖掘历史记忆,深化宣传教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感可悟。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20个,讲好人民艺术家琶杰、马背上的法官那顺、“三千五民兵建奇功”等民族团结故事,全景展现通辽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拼搏历程,充分阐释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史实。坚定不移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全面提高各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2024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市原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106所小学、初中、高中近5万名学生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

  聚焦“三个意义” 全力推动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鸡心果大丰收。 包金锁 摄

  通辽市聚焦“三个意义”,在经济建设中聚焦主线,激励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推动“五大任务”提质增效。主动扛起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主战场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聚焦主线,守好各民族永续发展的绿水青山。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改写了“沙进人退”的历史。各类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年产值达到39亿元,让各族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红利。全面完成国家煤炭保供任务,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贡献了通辽力量。“通辽肉牛”品牌价值稳居全国畜产品区域品牌首位,打造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稳定在189亿斤以上,全市粮食总产实现“二十连丰”,位列全国地级市第6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新作为。加快农牧业创新提质,推动制造业振兴崛起,做强支柱产业集群,推动各族群众在资源开发、产业培育中充分受益。主动引导服务业升级提质,通过繁荣就业创业促进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以新能源开发为牵引打好“绿电牌”,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凝聚人心。从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入就业、养老、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薄弱环节。紧盯“六个工程”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毫不放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近3年,累计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92亿,实施项目191个。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实现683.1亿元、同比增长3.8%,争取上级以工代赈资金项目9个、3618万元,发放劳务报酬1000余万元,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京蒙协作资金12.7亿元、实施项目323个,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养老服务设施分别开工28个和478个,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5.93%,切实营造“一起干一起闯一起享成果”的生动局面。

  优化“互嵌式”发展 积极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沙漠旅友。 却吉 摄

  通辽市着力健全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有序引导农牧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为流动人口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异地购房、子女入学、困难救助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与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齐齐哈尔市、白城市等地签署跨区域民族团结进步协作交流框架,深化信息共享、服务管理等方面的联动协作,让各族群众合理有序流动、充分自由流动。着力推动共居共融,创造更加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共读、混班混宿。多领域多样化实施“三项计划”,选取22个试点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出4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精品旅游线路,让各族群众在领略祖国北疆壮美风光、和美风情、善美风俗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依托京蒙帮扶,与多地联合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共居共学、互帮互助中浇灌民族团结的种子。着力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心手相牵、携手奋进。积极探索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辽实践,形成“一带三区”创建工作路径,搭建石榴籽“1+3+3+N”载体平台。培育形成63个“石榴籽”创建品牌和6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位。2024年1月,科左中旗、库伦旗同时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市现有4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3个集体、26名个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

  防范风险隐患 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生态宜居新农村。 刘志新 摄

  通辽市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总体格局,以深化基层之治持续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在全区率先建立“四所一庭”协作联动工作模式,创新实施“无讼无访”嘎查村(社区)“双建”行动。各旗县市区全部成立“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切实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8%。将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纳入市域社会治理、平安通辽建设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网络意识形态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络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情绪、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构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前置审核、备案审查机制,常态化开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涉及民族工作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按照主线要求,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千房同蒂,千子如一。通辽市将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不忘初心、感恩奋进,更加全面深入具体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把通辽市建设成为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美好家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通辽新篇章。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民族法治宣传周”宣传活动。 高岩峰 摄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通辽第二届西辽河文化节。吴迎春 摄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奈曼旗苇莲苏乡兴安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项目区。沈志新 摄

内蒙古通辽: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义务植树。 佟惠雯 摄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河套地区秋收进入尾声

  • 唐山港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超6.3亿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这路灯开启时间刚刚好,真是‘无缝对接’啊!”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一家蛋糕店的店主何伟十分疑惑:路灯是咋做到这么准时的?
2024-10-17 05:15
从“制”到“输”、从“储”到“用”,如今,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各项新技术不断突破,全新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2024-10-17 05:05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2024-10-16 10:59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2024-10-16 10:36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4-10-16 10:35
智慧粮库里,更多的新科技派上用场,让储粮更加绿色安全。
2024-10-16 10:30
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2024-10-16 05:15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2024-10-16 05:15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