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福建永定:月圆楼圆人团圆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福建永定:月圆楼圆人团圆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9-17 19:57

  中新网福建永定9月17日电(熊川)“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中秋佳节之际,在福建龙岩永定洪坑景区的振成楼内,这首土楼人家耳熟能详的童谣再次响起。

  图为楼主林日耕与子孙们围坐在大厅,分享着客家人过中秋的习俗,以及客家家训的传承。永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楼主林日耕与子孙们围坐在大厅,分享着客家人过中秋的习俗,以及客家家训的传承。今年,林日耕还特别向子孙们讲述了土楼的发展历程。

  现年73岁的林日耕,作为振成楼的第三代传人,从小在这里长大,如今已成为这里最受游客欢迎的“导游”,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耕”。自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十余年来,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阿耕既是这一变迁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对于土楼,他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回溯至上世纪70年代,洪坑村因交通闭塞而贫困落后。崎岖的山路是山里山外人出入的唯一通道,村庄破旧,脏乱差现象严重。村里缺乏像样的产业,村民一年到头忙碌却收入微薄。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土楼,进城打工。

  图为楼主林日耕与子孙们围坐在大厅,分享着客家人过中秋的习俗,以及客家家训的传承。永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那时候,土楼常常‘人去楼空’,只有过年过节,年轻人才会回来团聚。”林日耕回忆道,“偶尔有游客前来参观,但大家都无暇顾及,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2008年,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消息如同春雷般唤醒了沉睡的土楼。对土楼充满热爱的林日耕开始用自己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为游客介绍土楼的文化内涵。正是这种独特的普通话,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土楼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1年,永定进一步加大土楼修缮保护力度,同时推动客家文化与土楼旅游的融合。当年5月,福建土楼永定景区荣获国家5A级景区称号。此后,全国首家客家家训馆、福建土楼自然博物馆相继建成,土楼还借助《大鱼海棠》等影视作品登上了荧屏。

  图为振成楼夜景。永定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的儿子和儿媳原本都是老师,为了让一家人能更多时间团聚,我让他们回家开起了农家乐,还把女儿女婿也叫了回来。”阿耕谈及如今的幸福生活,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现在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非常幸福。”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永定土楼游客人数高达466.14万人次,收入1.82亿元,随着名声的日益响亮,永定土楼不仅成为了八方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也吸引了众多当地人前来创业。

  据了解,老人家就近摆摊或民宿打工,年轻人纷纷回归土楼从事乡村旅游。土楼已成为当地村民手中的“金饭碗”,月圆、楼圆、人团圆已不再是节日才能期盼的团聚景象,而是这里司空见惯的生活常态。中秋节作为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土楼内的居民会共同享用丰盛的晚餐,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八月十五看月光,看见鲤鱼顺水上,阿哥出门往南洋,保重身体得安康……”一首遥寄相思的歌,阿耕仍然可以脱口而出,天上的月亮又圆又大,月亮下爷爷和子孙共沐欢乐时光的笑声在振成楼内回荡……(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