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华丽“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华丽“蝶变”→

来源:东胜发布2024-09-09 10:41

  建平台,让本土优秀校园长与全国教育名校园长同台论道;分层培养,增强地区名师“造血能力”;强考核、优编制,让本土教研员能“教”又能“研”;德育名师工作室多手抓,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培育“多能干部”……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努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施“教育大先生”培育工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教育人才。通过“五维并进,研训一体化”,让“名校园长”“教师”“教研员”“班主任”“管理干部”五支队伍齐头并进,助力本土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树标杆 名校园长队伍向优

  2024年,“东胜区‘五优教育’学校管理中培育课题项目跨区域论坛”在东胜区举行,来自东胜的3位校园长代表与教育专家同台论道,共话教育……

  “这次论坛为我们今后在教育实践中继续坚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指导,让我们对接下来提升自身能力更有信心。”

  ——东胜区第一中学校长 闫慧林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脉”。建设一支领航型名校园长队伍,以名校长打造优质名校,东胜区布局长远。

  近年来,东胜区始终对标教育发达地区,积极开展与区外名校园长结对跟岗学习,创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全面带动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鼓励支持中小学和幼儿园与区内外名校、品牌教育集团采取“名校+”模式,建立学校共同体合作关系,成立“未来校长智库班”,加强后备校园长培养。常态化开展校园长大讲堂系列活动,组织校园长赴外地就拔尖人才培养、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等项目研修,积极培养一批在全市、自治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校园长。

  提素养 教师队伍向新

  “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先进者学,每次上课,学生们新奇的视角总能打开我的视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观察会让我收获很多。”

  ——东胜区第一中学

  正高级教师 孙瑞华

  东胜区通过健全和推进实习教师、青年教师、卓越教师“三级”梯队分层培养机制,不断培养更多“四有”好教师。

  对实习教师,东胜区各校共建实习基地,实施东胜区挂牌建立基地校(园)30所,并出台《实习基地校管理办法》,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青年教师,东胜区采取分层培养模式,落实新教师“双导师”制,优化过程管理,并加强新锐教师培养,实施“青蓝紫”工程,采用“学科导师+素养导师”双导师制形式实地帮扶指导教学实践,助推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东胜区还着眼于促进全区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发挥雁阵效应,实施卓越教师“双名”工程,并建立名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名师队伍自身“造血”功能。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今年,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东胜区委、政府推出“胜都聚才·礼遇万师”十大礼遇,从衣食住行待遇等多个层面给予东胜区11502名新老教师群体优待,让教师更有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教师资源更具活力。

  深研究 教研员队伍向强

  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打造专业素养过强、研究能力出彩的教研员队伍,是推动本地教育向优向强的关键所在。

  东胜区严格把关教研员队伍标准,每年进行专业考评,通过创新教研方式,加强关键研究引领力,攻坚“四大科研工程”,重视“基于科研引领的任务驱动、主题式教研、基于数据和实证为依据的课堂诊断”。

  东胜区通过专兼职方式逐步解决教研员数量、质量与学校增长量、教师增长量不相适应的问题,建设“五个专家项目”,培养出一批在全市、自治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教研员。

  同时,在东胜区还有青年教研员工作坊,对青年教研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严格过程性评价。

  强德育 班主任队伍向好

  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家长”,始终守在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第一阵线。

  东胜区坚持“五个一”培训制度,创建区级德育名师工作室,以“三级班主任工作室”为渠道,以“教-研-训-培”为工作方式,构建学习研究共同体。

  同时,东胜区还开展德育课题项目研究,积极探索有效破解对策。支持名优班主任参加高级研修班、跟岗学习、外出研修等,以推广班主任工作优秀经验。优化考核评价,将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的积极性及工作室成员的表现纳入中小学督导评估体系中。

  壮队伍 管理干部队伍向上

  在东胜区,学校的管理干部需要参加管理干部全员培训课程,还以此建立了“优秀管理干部领导力提升特训营”。通过分批组织管理干部参加培训,采取持续跟踪式订单培养+自选,让学校的管理干部队伍素养更全面、能力更突出、管理更有特色。

  同时,东胜区还积极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逐步打造出一支适应东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培训师团队,培养“多能干部”,健全公平竞争、能进能出、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动态管理体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接下来东胜区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以研训一体化模式和“教育大先生”培育工程,强化教育“五支队伍”“硬实力”,促进地区教育扩优提质,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东胜篇章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刘越 通讯员:田乾)

  编辑:任施瑶 审核:韩改琴 白慧敏

  校对:鲁敏

  来源:东胜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