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西辽河文明
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 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崔明德
西辽河文明就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深入挖掘西流河文明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深入挖掘西辽河文明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的突出作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贯穿于多民族中国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主要应从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所体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五个维度,以及政令、经贸、战争、通婚、迁徙等五个层面观察研究“三交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
西辽河文明是北疆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内涵。将西辽河文明作为标志来推动北疆文化的整体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性,也是中华文化统一体的展现,未来来说,北疆文化将在我们兴边富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应该会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冯时
中华民族这个词汇,自从一开始诞生时,就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今天我们强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指的某一个民族的复兴,而是这个集合的复兴。
考古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前所未见的材料,才能够重建前文献时代的真实场景。我们在西辽河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史前时期上古文明的遗存,这对于重建一个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价值是无可替代,所以这是一块宝地。
西辽河文明和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这当然是一个学术问题,但是仅就这个地区而言,它所展示出来的上古文明的特点,有很多是在黄河和长江流域都看不到的,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就构成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它的价值是不可替代,因此我常年也是关注这个地区的考古发现,原因就在于它所呈现的文化史和文明史价值的独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 李大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李大龙表示,西辽河流域文化,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文明来说是三大源头之一,包括哈民遗址,包括红山文化中华第一龙的发现,都是非常明确的例证。西辽河流域实际上是也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还有渔猎文明三大文明汇聚的地方,这也是印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论”的概述:“十二个必须”“四个共同”“四个与共 ”“四对关系”。理论渊源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一统历史传统、“两个结合”理论成果,并兼及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大一统”是认识和理解多民族国家中国、中华民族历史的钥匙,追求“大一统”既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南边疆研究室主任 吕文利
北疆文化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涵盖了目前内蒙古所有的文化类型,是内蒙古大地上各种优秀文化的系统集成。从内蒙古地区源远流长的发展史来看,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彼此在文化上不断相互影响、学习,最终形成了融汇多种文化要素、和合共生的北疆文化。
北疆文化是在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有着明显的连续性,也表现出鲜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力量,北疆文化也在不断地吸收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当代精神,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新局面,北疆文化中又增添了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与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这两个最具时代特质的精神标识。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就要突出守望相助理念,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
中国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 张继焦
西辽河是三大文明流域之一,这个流域孕育出很多文明,而这些文明的源头也是一样的,是由各民族共同开发开创的。在未来,这些文明也应该由各个民族共享。
中国的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应超越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出发找回“国家”并给予其以民族之上的位置,即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去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层次的民族关系、上位层次的国家全局、民族与国家关系互动下的中国式现代国家发展。
作者:张馨月 王晨曦
编辑:王鑫
一审:赵丽明
二审:于露
终审:斯琴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