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来源:通达融媒2024-08-24 23:18

  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腹地,内蒙古通辽市依托农牧结合优势,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以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农牧业基础,全力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初秋时节,扎鲁特旗的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内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忙着投喂饲草、清理牛舍,为一头头小牛营造舒适安逸的生长环境。合作社将饲养、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等各个环节,链接成有效衔接的有机整体,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坚持“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思路,合作社与当地农户签订“订单式”合同,进行标准种植和定期收购,不仅使合作社降低了经营成本,解决了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本地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作为养殖合作社,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还一直致力于母牛繁殖和育肥牛养殖业务,通过引进良种和科学配种等措施,不断提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推动肉牛改良提质。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养好牛,产优奶。与此同时,合作社投资300万元拓宽产业链,建成集奶制品生产、加工、保鲜为一体的综合性奶制品加工坊佳缪可奶站。“现在,单这个奶制品的工坊营业额已达160余万元,纯利润40余万元。”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绍武介绍。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为了持续推进“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让自家的牛肉和奶制品产品让更多人知晓,百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实体店,深受消费者喜爱。李海芝是一名上班族,平时下班她会来到百顺牧业购买一些食材。她告诉记者:“不仅可以提前预定免费配送,肉的品质有保障。还有一些半成品,回家后经过简单的烹饪就能制作出美食,既省时又省力!”

内蒙古通辽市:延伸产业链 让牛产业更“牛”

  通辽市印发了《关于规范建设全市标准化家庭牧场、万头千头规模化育肥牛养殖基地、舍饲养殖示范村的通知》,要求各旗县区按照“五化十有”建设标准,建设打造100个标准化家庭牧场。

  走进通辽市标准化家庭牧场之一的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欣盛养牛专业合作社。可以看到这里的牛个个膘肥体壮。经过近30年的改良,这里(24个月)出栏的育肥牛平均体重能达到一千公斤左右,比普通牛高一倍。平均出肉率能达到59.4%。嘎查村民白好斯巴根告诉记者:“以前放牛,导致土地沙化严重。从2013年开始舍饲养牛,出栏时间短,卖的更好了。”

  如今,通辽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肉牛产业发展,在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推动肉牛产业全链条发展。同时,积极推进《通辽市2024年全面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行动方案》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让肉牛产业铆足了“牛劲”,实现肉牛产业从全国地级市中数量第一向综合效益第一跃升。截至目前,全市牛存栏达到391.88万头,全市屠宰加工肉牛3.47万头,同比增长46.7%,屠宰数量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全市牛肉深加工产品产量1.1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2.3%。

  作者:尹媛媛 通讯员 杨梦迪 孙露

  来源:通达融媒

  编辑:王星

  一审:沙仁图雅

  二审:张剑锋

  终审:阿力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