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走在高温下的列车编组师:日行三万步为货物列车“穿针引线”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行走在高温下的列车编组师:日行三万步为货物列车“穿针引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8-22 18:24

  中新网兰州8月22日电 (高莹 王光辉贾俊婷)“大家调车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着装,将衣袖、裤腿扎紧,佩戴好手套,防止皮肤被车厢的铁皮烫伤。”在甘肃兰州东川车站站场内,调车长肖磊手拿着对讲机,身穿防护服戴着防护手套,在作业开始前,再次向班组人员强调高温下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8月22日,烈日火辣辣地照在车站站场,调车长肖磊带着班组的调车员来回穿梭在车站的股道之间,对到达的货物列车重新进行解体、连挂、编组成列,然后再发往全国各地的铁路货运车站。

  东川车站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东川镇,主要担当由兰新铁路、兰青铁路方向的货物列车到达、出发列车的解体、编组及货物线的取送车作业。

  8月22日,在甘肃兰州东川车站站场内,调车长肖磊爬在调车机上进行调车作业。贾俊婷 摄

  铁路调车人员每天要对到达货物的货物列车重新进行解编,经常被大家称为站场里的“列车编组师”。他们每日穿梭在狭窄的线路间,领车、推进、摘接风管、提钩、实施防溜作业,在车梯上爬上爬下,步行3万余步,用汗水守护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今年40岁的肖磊,从事调车作业已有20余年。“因为调车作业都是在列车行进间进行,安全压力大,所以作业时一定要稳,还要做好每个人之间的配合协作。”肖磊介绍说,从下达调车计划开始,他都会提前做好预想预防和作业分工,多走一步,多看一眼,时刻叮嘱大家按标作业。

  “五车、三车、减速、接近连挂……停车!”肖磊全神贯注地瞭望停车距离,通过无线电台呼叫司机掌握停车距离,指挥车辆开始连挂作业。

  刚吃完午饭,还没来得及休息,47051次货物列车如期到达车站7股道,肖磊立即组织人员开展调车作业。

  “启动、启动……”确认准备就绪后,脚踏车梯、身体紧贴机车的肖磊,操作无线电台下达指令,精准指挥调车机进行牵出作业。

  在作业中,调车组人员都是徒步作业,一个班下来往往会走数万步。“尤其编挂的长编车,检查车辆时要从东端走到西端,近一公里。”肖磊说。

  肖磊带着连结员在狭窄的线路间来回穿梭,领车、推进、摘接风管、提钩、实施防溜、在车梯上爬上爬下,百余次的手指口呼、互控联控,转眼已汗流浃背。

  图为调车长肖磊手拿对讲机,线下指挥调车机和机车进行连挂作业。贾俊婷 摄

  此时,西固地区气温达30摄氏度,站场股道里因为石砟和钢轨吸热,平常要比当地气温高近10度。“车体和钢轨经过长时间的炙烤,温度已经很高,提钩时还会有点烫手。”肖磊提醒作业人员,即使天气再热,也必须戴手套、穿长袖,避免被烫伤。

  骄阳灼灼,酷暑之下,在万里铁道线上还有许多像肖磊一样的身影,忙碌在一线岗位,守护着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