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把更多“望天田”变高产田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把更多“望天田”变高产田

来源:农民日报2024-08-20 17:43

  沃野荡碧波,田畴织锦绣。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乡间沃野绿意正浓,一块块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田成方、渠成网,涝能排、旱能浇……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苗生机勃勃,粗壮的“腰杆”似乎在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居力很镇红峰村村民张鹏家里有35亩地,地中间有一条大的侵蚀沟,农用机械无法通行作业。“因为这个沟,每年我家都少种1亩地,今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侵蚀沟治理,沟被填平了,我才第一次实实在在地种了35亩地。”张鹏说。

  让张鹏舒心的原因正是科右前旗开展的“高标准农田+N”模式。“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采取规模化经营、农业节水一体化布局的建设方针,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运维管护措施不到位、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等问题。”科右前旗委常委、常务副旗长王猛说。

  2024年,科右前旗增发国债8.4亿元,用于3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归流河镇、俄体镇、阿力得尔苏木、巴日嘎斯台乡、索伦镇、察尔森镇、额尔格图镇等7个乡镇41个嘎查(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按照自愿原则,将分散的“补丁田”“巴掌田”全部变成“渠沟路林田”全配套的规模经营高产田,通过田、水、路综合整治与科学配套,串点连线、连线成面,使昔日的零碎地块又重新“活”了起来。

  “原来是小块分散,现在是大块连片,种田方便了,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相比以前,经营成本降低了不少。”红峰村种粮大户王洪斌说。

  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了,后续的管护和经营问题谁来解决?早在2023年,科右前旗在归流河镇巴汉浩特、光荣、北民河3个嘎查启动“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管护一体化总承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聚焦灌溉机电井使用率不高、管护脱节等问题,鼓励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服务等方式开展高标准农田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推动高标准农田运营管护主体由散户向规模主体转变。

  “我家有30亩地,原来流转给村里的种植大户,每年每亩地也就三四百元收入,现在建成高标准农田后,每亩地流转费用多了600元。”巴汉浩特嘎查村民包长岁笑着说,地还是那块地,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后,“身价”大涨,“把地流转出去跟自己种收入一样,还啥也不用干,我再出去打一份工,一年还能增加两万元收入,这里里外外多挣了不少啊。”2024年,科右前旗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模化流转土地30.03万亩,未流转的4.97万亩农田也全部实现代耕代种。

  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节约地下水,作为高标准农田的“命脉”,水利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尤为重要。走进巴日嘎斯台乡水库村,远远看到山顶上“卧”着的钢结构围栏,像是一个个没有顶的蒙古包。据了解,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水库村设计的兴安水库提水工程,一共7个储水罐,每个储水罐可容纳水1000立方米,利用自然高差自流浅埋滴灌,灌溉面积可达3000亩。

  “项目建成后农田的灌溉能力有效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粮食增产达到15%至20%,亩均粮食产量提升近150公斤,同时也促进耕地质量得到提升。”科右前旗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辛海霞说。

  “过去,农户传统的浇地模式就是大水漫灌或者高架喷头,每亩地浇地费用大概在10元至15元,现在高标准农田通过浅埋滴灌技术种植,每亩地费用在7元至8元左右,省钱还省水,浇灌效果也比之前好。”水库村党支部书记崔宝权介绍,目前水库村1.52万亩耕地实现整村流转和代耕代种,村民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截至目前,3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总体完为60%。“下一步,在加快推进项目施工进度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管护方法,探索高标准农田建管用一体化长效机制,确保项目建成后有人管、有人护,发挥长久效益,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王猛说。(白松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马晓刚 霍子晨)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