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精准研判、迅速排查,北京市地勘院高效应对8·9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精准研判、迅速排查,北京市地勘院高效应对8·9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2024-08-13 18:57

  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8月9日至10日,北京市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雨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统筹部署下,市地勘院积极行动、精准研判、迅速排查,全力以赴应对8·9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专题部署,做好应对准备

  8月9日,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北京市关于8·9强降雨应对的指示精神以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对防汛工作的部署要求,市地勘院按照市规划自然资源委“1+15+63”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体系,紧紧围绕“监测、预警、响应、转移、排查”5个环节和“实时、精准、高效”3个标准,积极做好人员准备、技术服务、值班值守、设备保障和物资调配等工作。全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理念和主责意识,以高质量的技术保障服务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局。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到市地勘院灾防所调研指导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市地勘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召集63组174人的应急调查队,并配备了卫星电话、越野车、对讲机、手持GPS、测距仪等,根据雨情和分局工作需求,随时赶赴各区做好支援,确保应急工作高效安全推进。同时,专人24小时值守监测预警系统,1889台套雨量、土壤含水率、视频等设备在线率高于95%,为分局和属地政府落实防范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科学研判,做好技术支撑

  市地勘院依托突发地质灾害决策指挥平台,全力做好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研判。结合全市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地质环境特征、前期降雨以及本轮预报降雨落区,编制《8·9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分析专报(威胁居民点)》,提出771个重点防范风险点位,并协助各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巡查,确保排查全覆盖,不留盲区、不存死角。

  开展崩塌调查

  同时,市地勘院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追踪降雨路径和运动趋势,编写泥石流、山区道路、桥梁、景区、矿山、中小学以及京津冀跨流域风险专报等,并根据实况降雨开展动态风险研判。紧盯智能监测设备,及时共享监测数据、预警提示信息等,每小时报送雨量、含水率、次声、泥位、视频等专业监测信息。据统计,全市共监测泥石流沟431条,本轮降雨触发5条泥石流沟单沟预警,均第一时间实现“叫应”,确保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全力以赴,做好灾害排查

  根据近期降雨叠加和此次降雨时间长、土壤含水率高等情况,以及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高的特点,市地勘院共派出应急调查队、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等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深入平谷、密云、房山、门头沟区等野外一线,重点针对铁路、道路、居民点、景区、桥梁等开展重点排查。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风险隐患点位266个。

  因9日夜间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平谷等区,市地勘院紧急加强调度,矿研所迅速响应,于8月10日派出10组20人的队伍赴平谷区,完成129个风险隐患点位排查,同时加强科学研判,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有效保障强降雨后平谷山区的地质安全。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调查

  同时,市地勘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一起赶赴累计降雨量最大的平谷区黄松峪乡现场支援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的3个专家工作组分别赴降雨量大的平谷、怀柔、密云区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泥石流沟排查处置

  下一步,市地勘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自然资源部、北京市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防汛工作各项要求,加大雨后排查巡查和应急处置力度,加快突发地质灾害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确保首都平安度汛。

  本内容由市地勘院提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子弟兵帮助受灾群众尽快重建家园

  • “蛇”相关馆藏文物亮相三峡博物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