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前正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8月9日至10日,北京市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雨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使命,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统筹部署下,市地勘院积极行动、精准研判、迅速排查,全力以赴应对8·9强降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专题部署,做好应对准备
8月9日,为落实自然资源部、北京市关于8·9强降雨应对的指示精神以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对防汛工作的部署要求,市地勘院按照市规划自然资源委“1+15+63”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体系,紧紧围绕“监测、预警、响应、转移、排查”5个环节和“实时、精准、高效”3个标准,积极做好人员准备、技术服务、值班值守、设备保障和物资调配等工作。全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理念和主责意识,以高质量的技术保障服务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局。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维到市地勘院灾防所调研指导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市地勘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召集63组174人的应急调查队,并配备了卫星电话、越野车、对讲机、手持GPS、测距仪等,根据雨情和分局工作需求,随时赶赴各区做好支援,确保应急工作高效安全推进。同时,专人24小时值守监测预警系统,1889台套雨量、土壤含水率、视频等设备在线率高于95%,为分局和属地政府落实防范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科学研判,做好技术支撑
市地勘院依托突发地质灾害决策指挥平台,全力做好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研判。结合全市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地质环境特征、前期降雨以及本轮预报降雨落区,编制《8·9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分析专报(威胁居民点)》,提出771个重点防范风险点位,并协助各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巡查,确保排查全覆盖,不留盲区、不存死角。
开展崩塌调查
同时,市地勘院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追踪降雨路径和运动趋势,编写泥石流、山区道路、桥梁、景区、矿山、中小学以及京津冀跨流域风险专报等,并根据实况降雨开展动态风险研判。紧盯智能监测设备,及时共享监测数据、预警提示信息等,每小时报送雨量、含水率、次声、泥位、视频等专业监测信息。据统计,全市共监测泥石流沟431条,本轮降雨触发5条泥石流沟单沟预警,均第一时间实现“叫应”,确保受威胁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全力以赴,做好灾害排查
根据近期降雨叠加和此次降雨时间长、土壤含水率高等情况,以及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高的特点,市地勘院共派出应急调查队、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等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深入平谷、密云、房山、门头沟区等野外一线,重点针对铁路、道路、居民点、景区、桥梁等开展重点排查。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风险隐患点位266个。
因9日夜间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平谷等区,市地勘院紧急加强调度,矿研所迅速响应,于8月10日派出10组20人的队伍赴平谷区,完成129个风险隐患点位排查,同时加强科学研判,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建议,有效保障强降雨后平谷山区的地质安全。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调查
同时,市地勘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一起赶赴累计降雨量最大的平谷区黄松峪乡现场支援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的3个专家工作组分别赴降雨量大的平谷、怀柔、密云区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泥石流沟排查处置
下一步,市地勘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自然资源部、北京市及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防汛工作各项要求,加大雨后排查巡查和应急处置力度,加快突发地质灾害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确保首都平安度汛。
本内容由市地勘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