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来源:通达融媒2024-08-06 19:14

  为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内蒙古通辽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扣自治区“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按照“时间表、路线图”一鼓作气、压茬推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作出更多通辽贡献。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自治区17个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扎鲁特旗和科左后旗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开出“良方”。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夏日炎炎,走进阿日昆都楞草原,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草原如同绿毯铺展开来,各式各样的野生花卉点缀其间,美不胜收。扎鲁特旗将1828万亩可利用草原划定为23个全年禁牧区和8个草畜平衡区,在生态保护区实行全年禁牧,在草畜平衡区实行半舍饲,在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实行全年舍饲,让草原得到休养生息。

  科左后旗制定严格的禁牧政策,推广舍饲养殖模式,重点打造12个舍饲养殖示范区,在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同时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聚焦建设生态安全屏障,通辽市不断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通辽市组织实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现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林草任务完成306.5万亩。全市四级林长体系全面建立,森林覆盖率19.49%,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4%。上半年累计投入3574万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120.4公顷。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累计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9182兆瓦。1—6月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7.9%,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水污染防治方面,实施西辽河流域2024年水质提升攻坚专项行动,统筹推进西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围绕西辽河流域人口集中区域,完成4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加快绿色转型,通辽市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强化“三区三线”硬约束,编制完成通辽市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累计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00亩、加厚高强度地膜10万亩。累计实施节能改造项目52项,节能9.4万吨标煤。实施节水改造项目34个,节水262.9万吨。53个项目获得自治区节能审查批复。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近日,不少市民在科尔沁区九中、人民公园、三角公园夜市和西拉木伦公园南广场等地发现了一个特别装置,外观印着“科尔沁公安哨兵系统”和“紧急报警点”字样。原来这个装置不仅能一键报警,还能发出警报震慑犯罪,如同一个个“哨兵”24小时站岗守护着这座城市。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这个“哨兵系统”是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在“雪亮工程”“校园一键报警系统”基础上研究设计的,旨在让“哨兵系统”站稳“平安前哨”,不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于在公园、夜市等地安装“紧急报警点”这一举措,市民们觉得安全感十足。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通辽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不断夯实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辽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年初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开展“无讼无访”嘎查村(社区)“双建”工作,做实矛盾纠纷前端防控和源头治理,以“双建”工作小切口促进社会平安大治理。上半年,全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取得明显成效;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司法公信建设方案,细化12项具体举措,打造司法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同步开展的“三合公开”联动机制,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开展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从源头把控企业安全风险;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切实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坚决维护边疆稳固、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7月19日,国家第二批大型风光基地通辽238万千瓦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不仅使通辽市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7.8%,还成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2024年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这个项目创造了风电项目建设的“通辽速度”,使我市朝着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通辽市扎实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持续在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中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市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1-6月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7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三分之一,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上半年,全市新增新能源并网204.6万千瓦,随着奈曼经安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预计全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可达380万千瓦左右,新能源装机占比有望提升至60%,为自治区新能源装机超过火电装机目标实现贡献通辽力量。此外,通辽市还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和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氢能装备制造产业破题。全市已形成1300套风电主机、1180套风机叶片、1900套风电塔筒、2500套风机机舱罩、30万吨风电精密铸件、20万千瓦轮毂、30万千瓦液流电池等新能源装备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超过50%。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占比提升至63%左右。

  此外,通辽市还发挥风光资源优势开展绿电招商,加强战略资源绿色安全开发利用;通过“揭榜挂帅”等新型科技项目组织方式,实施能源领域科技“突围”工程等年度重点任务。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年初,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发文公布了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第五批)创建名单,科尔沁区、科左后旗获批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

  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是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今年以来,通辽市聚焦优势主导产业,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向园区集聚、政策资金向园区倾斜,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3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打造市旗两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0个,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围绕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辽市坚持在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再造新优势的方向,持续推进现代农牧业强市建设,稳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让“粮仓”更殷实、“肉库”更丰盈、“菜篮”更充裕,不断向着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跨步前进。

  通辽市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农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等有力举措,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126家、示范联合体达26个,吸纳55万农牧民进入产业链实现增收。培育年营业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农牧业服务企业11家,实施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800万亩,引导外地农业企业在我市新注册公司20家,推动1000余家合作社强强联合,组建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联合社45家。同时,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辽农品”,从“通辽黄玉米”到“科尔沁牛”到“开鲁红干椒”到“库伦荞麦”再到“扎鲁特草原羊”,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达5个,共有61个农畜产品列入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今年1月18日,“通辽—满洲里—莫斯科”号中欧班列恢复运行,目前已开行7列,累计发运货物509个集装箱,货重9329吨,货值2.04亿元,达到每月发行一列目标;

  今年5月初,通辽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海关部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四部门批复设立,满洲里海关已完成预验收,近期将开展正式验收,年内有望实现封关运营……

  聚焦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战略任务,通辽市坚持不懈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上实现新突破。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跨越追赶——内蒙古通辽市推动“五大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统筹开放平台建设,逐步推进多层级立体开放体系。已拥有1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3个自治区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自治区级县域外经贸破零增量示范县,加快形成立体开放体系。

  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在巩固外贸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不断提升进出口规模和经济外向度,培育壮大铝镍硅新材料、玉米生物医药、红辣椒等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迈进。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6.1亿元,同比增长29.7%,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8.9个百分点。有进出口业绩企业54家,同比增长35%。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通辽市建立外商投资项目和重点外资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外资招商引资部门联动机制、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流程图,健全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1-6月份全市外资到位1.4亿元人民币,全区排名第4位。

  深化区域务实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京蒙协作,着力加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互惠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截至6月末,全市新签约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50个、签约额1776.72亿元。

  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日韩交流合作,扩大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目前与通辽市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突破100个。

  作者:王晓飞 摄影 张启民 宋悦 白敖敏

  来源:通达融媒

  编辑:向宇

  一审:沙仁图雅

  二审:张剑锋

  终审:阿力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三亚旅游景区和文体场所全部恢复对外开放

  •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开幕 诸多精品文物首次亮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司长王维胜介绍,我国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4-09-09 10:16
正是中国力量,让今天的中国铁路网覆盖全国99%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现代化中国壮阔征程上的绚丽篇章。
2024-09-09 10:14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青少年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
2024-09-09 10:09
朱先生一生科研硕果累累,获奖20余项,发表论文210多篇,研究成果形成了五本专著。
2024-09-09 10:05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成为支撑科研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4-09-09 09:58
通过三代核电自主化,中国正实现对国际最高水平的赶超,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4-09-06 08:50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2024-09-06 08:48
作为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火星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2024-09-06 08:46
基于此成果,华大目前已联合香港理工大学,成立香港理工大学—华大·全球深海资源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实施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
2024-09-06 08:45
5日,在国家林草局举办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张利明介绍,我国已基本构建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2024-09-06 07:20
回音壁印章设计者、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研发工程师焦朋告诉记者,回音壁存在特殊声学现象,可以让声音形成回声。
2024-09-06 08:47
有两组数据最能直观展现云南的丰饶:以仅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保育了48.0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56.27%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在南北间距不过900公里的土地上,拥有7种气候类型,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2024-09-06 07:20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2024-09-05 08:26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2024-09-05 08:25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2024-09-05 08:23
打造了多种高科技气象服务产品。
2024-09-05 05:20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2024-09-05 08:23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4-09-05 08: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