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迅”制“汛” 备豫不虞——北京规自委平谷分局全力应对今年最大降雨挑战纪实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以“迅”制“汛” 备豫不虞——北京规自委平谷分局全力应对今年最大降雨挑战纪实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2024-08-03 14:34

  7月30日,北京市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自0时至20时,全市平均降雨量为89.4毫米,平谷区平均降水量达146.2毫米,超过100毫米的地质灾害点位19个。12时30分,平谷发布重点乡镇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始终牢记“人民至上”,深入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方针和决策部署,坚决扛起防汛救灾抢险的政治责任,落实落细防汛举措,盯紧雨前、雨中、雨后全周期,奋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雨前”迅速启动响应机制

  有预案

  建立“1+6+16”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体系,成立以1个地质灾害专班为核心,综合协调转移指导组等11个工作组和明确16个专项任务。发挥“技防+人防”互补互馈作用,抓住重点沟域、重点村分析研判,布控180台监测仪器,实时分析48个地灾隐患点;10名技术调查人员全过程做好技术指导。绘制“人员物资点位图”,调配应急车辆22辆、卫星电话等6台,值班值守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

  有队伍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防汛应急青年党员先锋队”,40名党员冲在防汛救灾最前沿,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规划自然执法所、学习实践班、青年党员干部、责任规划师等80余人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有调度

  联合市矿产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组建8支应急调查队,重点针对去年次生灾害已发生熊南路K2+330-K2+400处进行预防式、体检式、诊断式排查。加强公路、文旅等部门联动,加密山区公路沿线和景区巡查频次,确保设备装备全到位、一线信息全掌握、点上调度全方位。

  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专班组织工作部署

  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专班对图对表研究点位

  “雨中”快速落实转移工作

  提前转移

  夯实转移人口,充分利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就近划定安全点位,实现橙色预警乡镇4小时快速转移1566人、未预警乡镇提前完成潜在隐患转移171户313人。结合雨情险情,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加强对撤离人员的安置与管理,在险情未解除前,避免人员自行返回。

  提级转移

  抓牢转移避险关键环节,分局领导班子现场督导和协助乡镇落实转移工作,确保台账内全部转移、台账外应转尽转。畅通信息共享机制,采取每小时汇总制度,持续监测地质灾害风险。7月30日晚上11时,经研判暴雨云团不断东移即将危及金海湖镇时,立即组织应急队伍奔赴乡镇协助转移工作,2个小时内提级转移人员244户530人。

  安心守护

  把防汛转移作为党员服务群众、增进群众感情的重要抓手,针对弱势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如黄松峪乡“塔洼人家”乡村民宿设置福祉型避难场所,为村民提供休闲空间。本轮降雨期间共完成转移2802人,超转424人,地质灾害防治实现零死零伤零事故。

  应急转移指导组工作人员协助乡镇开展转移

  村民转移到“平急两用”乡村民宿

  “雨后”全面巡查隐患点位

  全面排查

  应急调查队兵分五路出动60余人,统筹属地镇村干部、群防员、网格员、公路养护员,针对降雨量大、人员密集、风险等级较高的隐患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240个威胁居民的隐患点和7处景区排查工作,暂未发现险情灾情。

  汛后治理

  紧密对接乡镇政府,安排避险转移群众返回原址居住前,严格落实安全评估,做好监测预警等防范措施。对接各有关部门,强化房屋建筑安全、市政基础设施运行保障。

  复盘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总结复盘,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优化“平急两用”防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应急调查队排查金海湖河道隐患

  应急调查队排查安全隐患

  应急调查队排查安全隐患

  下一步,平谷分局将时刻紧绷“防汛弦”、紧盯隐患点,继续深化完善应急预案、固化强化应急队伍,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新时代首都“灾防人”。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平谷分局提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老铁路上的跨国文化联欢演出

  • “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受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不只是青年骨干,学术荣誉体系设计了从讲席教授、杰出讲席教授、资深讲席教授到荣誉讲席教授的荣誉晋升和激励机制,让有所成就的科技人才不甘于躺在“功劳簿”上。
2025-01-13 09:13
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
2025-01-13 09:12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加载更多